編者按:智能手機市場步入了快速增長的軌道。咨詢機構Gartner認為,2011年智能終端的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了58%、今年將同比增長39%。
何以如此?技術與需求變革產生的合力,加速推進了智能手機的誕生。消費者已不再滿足于僅用手機來打電話或發短信,同時也不滿足每天提著沉重的電腦奔波于各處;他們所需要的是一款兼備手機和電腦功能的產品。并且云計算等技術的逐步成熟,更使得未來手機的智能化應用想象空間無限。
在這樣的前提下,在功能手機產業整體利潤持續下降的今天,智能手機無疑已經成為品牌手機廠商增長的主要動能。隨著這些新的和昔日的巨頭的紛紛發力,全球手機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同時,對行業也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
在國內,隨著三大電信運營商3G網絡建設的完善,以及各方廠商對智能手機產品的持續研發,中國智能手機業務的井噴將很快出現。進入智能手機時代,贏得市場的策略不再是成本為王而是應用為王,能否推出明星產品將導致各手機廠商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得到重新洗牌。IT巨頭在技術上對智能手機產業的控制和滲透將嚴重威脅傳統手機廠商的市場地位。如果不及時有效布局智能手機業務,將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而我們即將為您講述的這些公司,同樣概莫能外。
在這些典型案例中,各公司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諾基亞聯手微軟積極為WP操作系統的崛起籌備,致力于為最終用戶提供集終端與服務于一體的解決方案。希望像蘋果那樣擁有成熟的一體化商業模式,繼而可以與運營商進行平等對話。在智能機市場上節節敗退的黑莓則如同即將轟然倒塌大廈,為尋找支點而陷入迷茫……華為、中興通訊等智能終端制造商憑借與運營商的密切合作、無線領域的專利儲備、軟硬件成本控制優勢以及廣闊的高性價比智能終端市場,有望成為行業中堅力量;而眾多國內手機廠商在知識產權、成本、售后和品牌角度的劣勢,將在智能終端時代缺乏優勢。
手機進入智能化時代以后,市場參與者眾多且來自不同行業背景,競爭形勢更加復雜,不同實力的手機廠商的發展路徑將有所不同。誰主沉浮?IT商業新聞網將繼續關注。
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國內篇:
斯凱業績不佳裁員10% 智能機失去優勢轉型Android平臺
在功能手機時代,依靠著一條并不尋常的路徑,斯凱享受著其帶來的“榮華富貴”,當智能手機唱主角后,斯凱又將何去何從?
華為中興手機試驗日漸成功 品牌渠道尚待突破
在電信設備利潤降低,市場拓展空間受阻的前提下,終端將會為華為、中興這樣的設備商在電信設備領域更進一步打下堅實基礎。而對于他們來說,品牌和渠道建設是當務之急。
OPPO智能機定位模糊 專攻學生女性品牌作繭自縛無市場
智能機不是OPPO習慣和擅長的戰場。到目前為止,OPPO的智能機戰略并無獨到之處,并且還是國內唯一一家尚未與運營商達成合作的手機廠商。由于定位模糊,OPPO的首款智能機Find的市場成績并不理想。如何讓智能機順利搭上功能機的快車道呢?這是個擺在OPPO面前的一大問題。
金立智能手機未脫離山寨化陰影 難獲用戶認同
為求快速上位,金立依靠低價策略在三四級市場大量鋪貨,但這樣的銷售策略在追求品牌和品質的一二級市場顯然很難奏效。有觀點認為,僅靠巨大的產量、低廉的價格,金立將很難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有所作為,達到“智能手機出貨量2500萬部”的目標會非常困難。
國外篇:
諾基亞錯失安卓 結盟微軟圍獵LTE專利難逃紅海
諾基亞的境況雖說還達不到埃洛普所言的那樣樂觀,但也并不會迅速分崩離析。它與微軟合作的結晶WP手機的強悍還遠未顯露出來,并且諾基亞已在LTE領域擁有多項專利。但無論如何,諾基亞昔日的老大地位已不可能再重現了。
黑莓帝國興衰史:從大獲全勝到逐漸衰落
科技博客The Verge近日撰文,分析了RIM的興起與衰落。文章認為,RIM成功后的固步自封和開發緩慢是它衰落的主要原因。
推薦閱讀
成立一年多鮮有動作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繼去年5月收編中國華星集團公司后,將迎來第二單資產重組。近日,記者從國資委內部人士處獲悉,國新公司近期將有新動作接收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股權。 成立一年多鮮有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本網策劃:智能手機大潮下的他們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10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