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郭鋼)消費電子行業專家王斌告訴IT商業新聞網,小米手機用的是Android系統,是個開放性的免費系統,怎么會單獨支撐小米一家開發應用?“只要軟件無法自己控制,內容無法自己把握,都會是硬件的奴隸”。王斌認為,目前小米手機似乎已經亂了方寸,沒有明確定位,仍然要靠硬件賺錢,這種戰略是錯誤的。一旦失去軟件和服務的控制權,小米手機也就夫去了競爭力,失去了未來。
不久前,小米科技CEO雷軍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小米手機有三方面創新,完全利用互聯網打造手機品牌、純粹利用互聯網思路做手機、系統每周升級”。
基于這樣的“創新”,不僅讓小米科技完成了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也讓小米手機的銷量“持續增長”——按小米的說法,目前小米手機實際訂單數量已經超過100萬部。
而小米旗下的另外“兩駕馬車”:MIUI和米聊則要安靜得多。尤其是米聊,其一直未能戰勝騰訊的微信。這樣看來,小米手機雖已“成功”,但小米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由于雷軍的互聯網經歷,他對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和優勢非常了解,這也自然而然地被運用在了小米手機的營銷上。這也是小米手機除性價比外的另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這并不是創新,IT商業新聞網在對小米科技的觀察中感覺到,這是一家非常“美式”的公司,舉手投足都能看到美國IT巨頭的影子。比如“硬件+軟件+網絡服務”的概念源自蘋果;避開與傳統手機渠道商合作、直接通過官網預訂和運營商銷售的輕資產模式與此前的Google頗相似;除此之外,小米的另一個模仿對象,或者說至少在做法上相似的則是亞馬遜。
很明顯,小米與亞馬遜的硬件設備都采用“低價高質”路線。小米每推出一款新手機,其性價比均不低,并“隨機贈送”MIUI和米聊;亞馬遜的電子閱讀器Kindle也同樣以低價格售出,讓消費者通過Kindle終端而成為Kindle Store的用戶。
乍一看好象差不多,但別忘了,亞馬遜多年的電子商務的經驗和資源此時派上了用場:亞馬遜的王牌是終端加內容,既賣終端也賣內容,首先將電子閱讀器低價出售,通過Kindle終端銷售更多的電子書,然后再從售賣電子書籍中獲得利潤,用戶亦因此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內容。而憑借低價終端和軟件服務的模式,亞馬遜也可不斷獲得客戶資源和擴大市場影響力。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北京電信宣布發動今年以來首場大規模千元機上市攻勢,同時引入一批千元3G大屏智能機,均為4寸以上屏、1GHz主頻機型。中國電信相關部門透露,CDMA手機售后服務網點已達到9035家,比最初增加5116家,覆蓋了全國331個地>>>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10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