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刊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得消息稱,有關國務院對國家級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組建方案批復意見的國函184號文件已下達到廣電總局。在文件中,國務院同意組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并確認新成立的公司由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新公司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廣電"),注冊資金為45億元,主要負責全國范圍內有線電視網絡的有關業務,并開展三網融合業務。
據知情人士介紹,在45億注冊資金中,財政部出資40億,5億元為廣電自籌。而這些錢主要用于總公司平臺的先期搭建,待公司掛牌后利用資本運作,逐步對各地地方廣電資產進行整合。整合后的中國廣電將具備寬帶網絡運營等業務資質,成為繼移動、電信、聯通后的"第四運營商"。此前,國家廣電總局曾提出由國家財政注資800億元成立中國廣電的方案被否決,而之前盛傳的中移動參與出資的消息未見實現。
業界普遍的觀點認為,一旦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掛牌成立,它將擁有建立和運營全國性電信和寬帶骨干網絡的資質和實力。屆時,國內電信服務和寬帶接入市場被三大電信運營商壟斷的局面,將有望得到改善。此外,被外界廣為詬病的"假寬帶"問題,在新的競爭力量的加入之后,也可能迎刃而解。
但是,擺在中國廣電面前仍有一個十分關鍵問題:廣電系各省資源分散,想要真正整合成全國一張網恐怕并非一日之功,而希望藉此打破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則是后話。
孕育多時
中國廣電的籌備工作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國務院在關于《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通知中就明確指出,在2010-2012年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并"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當年8月,廣電總局成立了國家級廣電網絡公司籌備組,由時任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擔任組長。
根據張海濤的介紹,組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是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確定的目標;公司級別為副部級,屬于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除了有線電視外,還將運營寬帶網絡接入等業務。
對此,外界有觀點認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不僅僅是一家全國性的有線電視公司,還是和三大電信運營商地位對等的"第四運營商",它的成立將有助于打破三大運營商在基礎電信、寬帶接入領域的壟斷地位。
廣電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就指出,國家希望新公司能夠在三網融合試點工作中逐步壯大起來,真正在固定電話、寬帶接入等業務層面與現有的三大電信運營商產生一種競合關系,從而使廣電體系與電信體系各自原有的產業鏈發生重大變革,進而帶動通信、數字電視、消費電子、文化傳媒等產業,實現擴大內需這一目標。
此后,坊間曾傳稱國家廣電網絡公司計劃于2011年9月掛牌,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今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也曾表示,工信部今年將主導一系列工作推動"三網融合"啟動實質進程,其中就包括國家級廣電網絡公司于上半年內掛牌。但在上半年并沒有落到實處。此次組建方案獲批之后,有消息稱中國廣電有望在11月實現掛牌,但這一消息尚未被廣電總局證實。
正是前期在掛牌時間上的一拖再拖,因此有廣電系統知情人士稱,中國廣電此次在組建上將采取"先掛牌,后整合"的模式,即先注冊、掛牌成立公司,然后再通過收購地方廣電網絡公司的方式,建立起全國性的統一網絡,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展開業務運營。
整合艱難
然而,掛牌容易,此后廣電系的內部整合之難卻有可能"難于上青天".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廣電的整合困難主要表現在各省市廣電運營商市場主體小且分散、缺少資金和所有權結構復雜等方面,省級、市級,甚至縣級廣電運營商全國有數百家,技術、管理的整合費時費力。除此之外,廣電系內更有歌華有線、華數集團、電廣傳媒、天威視訊等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資產整合究竟是按照市值來評估,還是按照資產評估尚無定論。如果按照市場價格評估,這對于中國廣電來說將是巨大的挑戰。
首先在資金層面,中國廣電號稱"第四運營商",但區區45億元的注冊資金相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可謂小巫見大巫。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移動的注冊資金是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電信為1580億元人民幣,最少的中國聯通也有將近212億元人民幣。對于組建一個新的運營商來說,45億的資金遠遠不夠。另據上證報統計,目前已經上市的廣電網絡公司總市值超過350億元,全國有線網絡的總體資產評估超過1500億。中國廣電以45個億的資金想要整合如此龐大的資產,無疑只是杯水車薪。
此外,中國廣電的人員編制歸屬也存在疑問。被整合的地方有線人員編制歸屬是中央還是地方,這涉及到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也是中國廣電整合過程中嚴峻的考驗。
而中國移動的缺席也很可能對中國廣電接下來的發展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有業內人士指出,若無三大運營商的專業人才加盟,新公司中將缺乏熟悉電信業務的相關人才。即便中國廣電日后可以開展全業務運營,但在固網寬帶上是個新手,專業人才的缺失將會使其開展新業務的進程遭遇更多的障礙。
在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看來:"中國廣電可以隨時成立,但是成立以后需要思考能做什么。這家公司要成立就要解決一些問題,如資金來源、運營問題、網絡建設、競爭的問題等。"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研究員楊崑直言不諱地指出,國網公司掛牌成立,實際上是"趕鴨子上架",是為了實現2010年制定的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目標而強行上馬組建的,"但國網公司并沒有做好成立的準備。"楊崑說。
破壟斷言之過早
中國廣電呼之欲出,其有可能打破三大電信運營商壟斷的聲音也是甚囂塵上。然而,即便有著廣電總局這個"靠山",剛剛破殼而出的新生兒要想和電信運營商這些"老江湖"搶地盤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有專業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中國廣電承擔著國家打破固網寬帶壟斷、推動三網融合的大任,也因此獲得了諸如國家投入資金在內的多種政策上的扶持,但三大運營商已經在寬帶布局上先行一步,整個市場的蛋糕幾乎已被瓜分完畢。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兩家占據了國內互聯網接入市場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后起之秀的中國移動也早已于10月下旬開始在北京、江蘇、四川等地推出光纖接入服務。
顯然,對手們并不會停下來靜待中國廣電的慢慢成長。中國廣電想要與資產數千億元電信運營商抗衡,以分散的區域運營商模式是不可能的,必須首先解決省網整合的問題,而整合工作看起來還是遙遙無期。
交銀國際在11月19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成立后的中國廣電將獲得工信部的雙向接入牌照。從長期看,公司將直接挑戰固網電信運營商,寬帶和固定電話服務將是其首先推出的電信業務,固網業務特別是寬帶業務競爭程度將加劇,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短期看來,中國廣電將開始組建流程,成立后的主要任務是整合數量眾多的地方廣電運營商,預計2-3年內很難對電信運營商產生較大壓力。
電信分析師付亮則表達了另一種擔憂:"中國廣電'打破壟斷'的想法還太早。廣電系統內的網絡有些已經有30年歷史了,需要改造,否則根本滿足不了現今社會對寬帶的需求。"
業內普遍的觀點認為,中國廣電各項整合完畢后,有可能會憑借政策優勢及其自身的一些其他優勢,在市場上占一席之地。但從近幾年來看,中國廣電由于受制于體制、資金等多方面問題,并不具備與電信運營商競爭的實力,未來想要在電信市場上拔得頭籌更是有些天方夜譚。
推薦閱讀
觀察蘋果公司股價今年以來的走勢,9月13日iPhone5的發布成為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蘋果股價是一路上漲,從400美元附近飆升至700美元;9月中旬后,蘋果股價陡然變臉,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從700美元暴跌至500美元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廣電孕育多時掛牌在即 面臨關鍵問題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8/9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