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網絡改變了世界,那么3G手機正在為這種改變推波助瀾,它開啟互聯網的移動時代,這給現有管理體制、商業模式、版權法律制度帶來巨大的沖擊,對電子閱讀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影響之一,擴展電子閱讀。3G手機可以下載圖書、文章,還可以看報紙。如今,不少報紙有了手機版或彩信版,電信公司還通過免流量費等手段,效率驚人地培育著電子閱讀用戶。跟傳統閱讀方式相關聯的一切行業,出版社、紙質媒體、物流和實體書店,都被這股電子閱讀風沖擊。如何實現出版的數字轉型?數字渠道里的絕大部分文字提供商,短期內是賺不到錢的,這一點盡人皆知。不過,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配合并主動物色有足夠規模的數字出版平臺。
一個代表數字出版和電子閱讀新趨勢的朝陽產業正在崛起。從軟件開發商、設備制造商,到電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都在應勢而動。中國移動(微博)手機閱讀基地投入業務商用后一個月,訪問用戶便超過2000萬,現在一個月的信息費收入超過1個億,電子閱讀的經濟效益之大可見一斑。
影響之二,加快電子閱讀時代的到來,這必然會激化數字版權之爭。作者和出版社抵制電子出版和手機閱讀的根本原因,就是數字版權問題。整個2011年,相關爭議和討論從未停止。年初的“3·15”,50位一線作家發表“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稱“百度文庫”網友任意上傳和下載的內容侵害著作權,是“埋葬作家的墓地”,百度則稱自己只是提供存儲空間和分享平臺,不存在侵權,由此演化成文化界的公共事件。11月,百度文庫再次遭作家起訴。12月初,百度文庫改版,將提供正版數字資源的文庫書店分離成“百度閱讀”。12月末,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負責人赴百度公司進行“加強版權保護力度,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專題調研,對百度公司在版權管理、版權保護技術、版權商業模式、版權研究方面的創新工作予以肯定,再次刺激了關于數字出版趨勢和模式的討論。
數字版權維護的困難來自兩方面。首先是文字作品極易復制,侵權成本低,導致盜版傳播非常普遍。其次,版權包括紙質出版權、數字網絡傳播權和各種轉授權,而作品通過網絡最終出現在3G手機上,往往經過多次轉授,很多內容提供方不能提供從源頭(作者本人)到終點(電子平臺)的完整授權路徑。對此,除了加強監管、司法和網民(手機用戶)的版權觀念外,至關重要的還是網絡平臺加強版權保護控制,做到“不授權,不傳播”。
無論哪種形式的閱讀都是美好的。3G手機正加快電子閱讀時代的到來,但愿那是一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方面都能獲益的閱讀時代。
推薦閱讀
踏上香港中環碼頭通往國際金融中心的廊橋,隔空可見蘋果旗艦店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走進這家目前亞洲最大蘋果旗艦店內,前來打探iPhone4S的大陸游客絡繹不絕。雖然中國聯通(微博)(600050)推出的iPhone4S上市在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G手機給電子閱讀帶來什么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0110/2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