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益強勢的民間輿論中有效表達自己的聲音,中央企業可能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表示,國資委將適時出臺有關文件,指導央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聞發布制度建設工作,包括設立新聞發言人以及相應的新聞發布機構等。(9月1日《北京晨報》)
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這個可以有!早已在很多領域推行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盡管在某些方面未達到預期效果,但確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知情權,形成了官方與民間的溝通與互動。央企,亦是國企,從屬性上講,也是“全民所有”,因而新聞發言人的設立就顯得更為必要。然而,央企之所以設立新聞發言人,卻另有“隱情”——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不少央企負面新聞纏身。從這個意義上講,央企新聞發言人的“誕生”,是為強勢的民間輿論所逼,這便難免讓人容易想歪。
正如黃丹華所坦言,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對社會輿論加以引導,為國有企業改革營造良好的環境,這已經成為當前央企宣傳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央企現如今才開始重視輿論相比,房地產商們早已“先下手為強”。恰如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所言,房地產界十分重視輿論的營造,他們不僅自己赤膊上陣,還請一些專家和媒體為其輿論造勢。
社會輿論,最怕“被操控”。操控輿論很危險,引導輿論很必要。民間輿論之所以能成長為強勢力量,主要緣于開放、民主的輿論環境,加之發達的網絡為其提供了便利的溝通平臺。社會輿論的活躍,一定程度上是公民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見證。網友善意的“灌水”與“拍磚”也可視為履行公民表達權的一種形式。
因此,不必害怕強勢的民間輿論,反而應將匯聚民智的社會輿論看成一口“富礦”,用“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理念去開發這口蘊藏無限能量的礦藏。運用民智解決社會難題,這既是尊重民意的體現,也是營造和諧社會的應然。 (王旭東)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互聯網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公司再陷版權糾紛。法國出版商協會、作家協會和出版商聯合把谷歌告上法庭,認為谷歌圖書搜索服務侵犯版權。法國巴黎一家法庭18日裁定,谷歌公司在未經授權情況下掃描收錄書籍的做法構成侵權,須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社會輿論 最怕“被操控”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11231/25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