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國際報道 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PIC)等美國隱私權維護團體上周正式向主管機關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出申訴,反對Facebook實行新的隱私政策。
申訴書寫道:這些改變違反了使用者期望、削弱使用者隱私權,且抵觸Facebook本身的表述。Facebook的新政策將造成更多使用者內容曝光,讓第三方應用程序和廣告主取用更多資料。EPIC的目標是迫使Facebook恢復舊有的隱私設定,并增加額外的會員主控權力。
Facebook也對這起申訴發布回應:關于最近的改變,我們已和全球數十個團體進行有意義的討論,而我們對EPIC選擇向FTC表達他們的擔憂,卻拒絕與我們溝通感到失望。……新工具提供使用者對每一張照片、每一個鏈接或狀態更新設定隱私范圍的機會,因此Facebook個人化隱私設定的程序,將繼續進行。
使用者抱怨新功能是一回事,主管機關介入卻是非同小可。尤其是對廣告和營銷業有重大影響力的FTC。兩年前Facebook的Beacon廣告方案也曾引發隱私權團體的嚴重關切,造成廣告主退出。相關的集體訴訟最近才和解。
Beacon之后,Facebook未再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隱私權爭議。Beacon的主要概念也融入了Facebook Connect通用登入工具。但該公司這次聰明地把焦點放在更輕松的上網經驗,而非協助廣告主,Facebook Connect并未引發太大的抗議。
為避免重蹈Beacon推出時媒體追殺的覆轍,Facebook這次提早6個月,用一連串的宣布,進行隱私管理變更。但情況并未改善。針對公開使用者親友名單的新政策,Facebook已出現讓步的態度。目前還不清楚EPIC向FTC申訴的動作,將造成何種影響。
Facebook甘冒得罪隱私權團體的風險,開放更多使用者資料的背后原因,應是著眼于即時信息搜索的商機。近來搜索廠商接連宣布與Facebook和Twitter簽訂合作協議,將狀態信息和即時短信納入其即時搜索結果中,媒體對所謂的即時網絡的潛力,同樣虎視眈眈。
依賴廣告收入,且仍有意擴展其3.5億使用者基礎的Facebook,顯然想成為這個新興領域的中心。但若他們沒有足夠的狀態信息、可分享鏈接,和其他能成為搜索結果的信息,很可能會在這場競逐中,敗給規模小很多的Twitter。
此外,Facebook還要顧及營銷廠商和廣告主:更多搜索結果等于更多瀏覽頁次和更多廣告收益。而更多公開的使用者檔案,代表廣告商有更多方式找到潛在的顧客。但如果這些廣告主和營銷公司,正是迫使Facebook改變隱私政策的原因,他們恐將弄巧成拙。
EPIC向FTC指控,Facebook的新政策可能極端危險:數十名發表批評伊朗政府言論的美國Facebook使用者,已通報他們接到伊朗當局的查探,他們的親戚也被拘留。根據修改后的隱私設定,Facebook讓這些使用者的朋友名單成為公開信息。
對于一向自詡為開放言論和草根團體交流園地的Facebook而言,這絕對是不利的宣傳。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長久以來,開源就是一種重要的開發方法。但在2009年,它迅速占據了軟件產業的中心舞臺,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谷歌。 長久以來,開源就是一種重要的開發方法。但在2009年,它迅速占據了軟件產業的中心舞臺,而這一切都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11231/25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