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全面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人的婚戀觀受到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沖擊。“獵婚”、“裸婚”、“隱婚”等新概念層出不窮,“螃蟹男”、“嫁碗女”等新人群也屢見不鮮。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婚戀生活也越來越多地依靠網絡婚介平臺來實現,但其中也出現了各種來自信用方面的問題。眾多婚戀網站在獲得風險投資青睞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場“信任危機”的挑戰。
事件回放
婚戀網站離職員工兜售個人信息
去年6月,深圳南山法院審理了一宗案件,被告人張某是某婚戀交友網站已離職的員工,這家網站擁有1500萬會員,在國內屬于比較大的婚戀交友網站。網站向法院起訴:“2007年3月9日,被告張某入職網站工作,擔任客戶部資料審核員工作,后來從公司離職。在該網站工作期間,張某由于工作性質,接觸到網站的核心秘密——會員信息。張某為了謀取非法經濟利益,利用掌握的網站核心秘密,在淘寶網上進行非法推銷和販賣該網站的有關服務,并已實際聯系發展到40名以上的該網站會員,致使原告直接損失高達79960元。”
網站負責人介紹,對于網站現有的信息資源,公司歷來是非常重視,并加以保護的。但是,被告張某離職后,卻私自在其他網站上銷售該網站的會員資料,其行為侵犯了企業的商業秘密。但南山法院對此案做出判決:“張某行為雖有不妥,但不構成侵犯商業秘密。”
法院的調查顯示,這家網站主要業務是為公眾提供網絡交友等互聯網信息服務。網站在《使用條款協議》中做了規定,即登錄網站人員可以免費成為會員,作為會員有權參與使用(但不是全部)網站提供的服務,但要使用其他功能和服務,包括與其他會員交流的功能,就必須成為付費會員,服務費用為1999元/年。付費會員可以聯系其他會員,獲得對方的個人信息和聯系方式,并享受珍愛紅娘服務。這位員工擁有該網站的VIP會員身份,通過該身份拿到的交友對象的個人信息并不屬于侵犯商業秘密。
法院稱,被告張某在淘寶網上出售會員信息的行為雖有不妥,但不構成侵犯原告商業秘密的行為。法院建議,“原告可另循法律途徑解決”。而相關律師也指出,客戶信息一般很難構成商業秘密,對本案,原告必須證明其客戶信息采取過保密措施,即對商業秘密進行管理,要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權利人僅僅有主觀意識還不夠,還必須實施客觀的保密措施。如簽訂保密合同、訂立保密協議、安裝監控、派有專人封存和保管有關資料等。
這起案件反映了婚戀交友網站的一個頑疾,就是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并且這種事件一旦發生,網站方面很難維權和彌補,而受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被泄露信息的會員和消費者。
消費投訴
一天20多個騷擾電話
“我被婚戀獵頭公司折磨得快崩潰了。”消費者李先生向記者投訴:“我就是去年‘十一’的時候跟同事去了在一個酒店里舉行的大型白領相親活動,這個活動是絕對100婚戀網組織的,我覺得比較放心,就把照片、資料、電話、QQ、MSN等聯系方式都留在了資料版上,之后我的惡夢就開始了。一周以后,不斷有不同人打電話給我,說自己是婚戀獵頭公司的,可以提供貼身的婚戀獵頭服務。還說他本人有13年對人進行測評、判斷、篩選的經驗,希望能夠有機會協助我找到幸福。電話里,他們說手中有幾萬優質會員可供我挑選,還說他們有外資的風險投資基金做保障。這樣的電話我每天要接20多個,短信10條以上,郵件每天兩封,QQ和MSN上的留言更多,凡是我提供過的聯系方式,都會每天被這些獵頭公司折磨。”
向記者投訴的還有很多這樣的消費者,陳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她對國內最大的網絡婚戀交友平臺“世紀佳緣”網站頗有意見。“我只在這一家婚戀網站注冊過個人信息,然后經常會有婚戀獵頭公司來電話騷擾,說是提供量身訂做的婚戀顧問服務,他們手里的資源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男士,還經常給我發一些交友的邀約,都是那些婚戀獵頭提供的,個人資料上說什么海歸精英、外企高管、地產新貴,然后交300元可以拿到聯系方式深入交往,也有朋友交過費后直呼上當,接下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交費騙局。”
行業聲音
近半數網友產生“信任”擔憂
對于消費者的投訴,很多婚戀網站也叫苦不迭。記者致電世紀佳緣、絕對100、百合網等婚戀網站的相關部門,他們均表示經常接到類似投訴。出現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有很多種可能。在內部管理上,網站會與員工簽訂非常嚴格的保密協議,一旦發生泄密,責任人要承擔非常巨額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但這種泄密的責任人很難確定,法律責任也很難追究。
真情在線婚戀網站首席婚戀顧問梅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伴隨著婚介行業在網絡上的飛速發展,各地婚介網站不斷出現了新的從業者,有一個問題忽然就爆發了,那就是婚介行業的信任危機問題導致婚介騙子的負面影響。現在大部分的婚介行業者都面臨這種困境,即用戶信任度下降。真情在線作為一家老牌婚介從業者,受到此種現象的沖擊更大。目前的婚介行業現狀,比起10年前,用戶對此行業,更多的是存在一種懷疑心理。主要因為婚介行業的業務開展從一開始的現實交流逐步轉移至網上,而網絡先天的不確定性,為騙子造好了行騙的溫床。而這些騙子們所產生的后果,進一步使用戶無法信任正規的網絡婚介公司,用戶對這個行業的印象也形成了惡性循環。”
日前,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中國知名婚戀服務網站百合網共同發布了《2009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采集了200多萬份問卷和訪談樣本。記者在這份報告的最后一頁看到,在利用婚戀交友網站時,45.4%的人認為“安全與隱私”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29.9%的人擔心上當受騙,15.5%的人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可見,在各路風投資金頻頻垂青解決了資金問題后,“安全與隱私”的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整個網絡婚戀行業前的最大挑戰。
專家訪談
信任危機需要更多法律支撐
關于普遍關注的網絡婚戀行業的信任危機,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百合網CEO田范江。他說,這個問題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它的重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影響絕大多數用戶使用婚戀網站服務的一個顧慮,主要在安全、隱私、上當受騙。其實它的性質是一個,就是怕出問題,不僅沒有找到對象,還找出事兒來,這個是大家最擔心的事情。第二,就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屢有發生,因為我們發現很多的婚介機構,自己沒有數據,就到處想辦法找數據,通過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得到信息,使得很多消費者投訴。”
田范江說:“我們戰斗在婚戀服務的第一線,里面出現這種問題的情況很多,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說所謂的婚姻獵頭機構打電話的,最大的泄漏渠道,可能是他們在這個網站上冒充一個征婚者,然后跟一個女性溝通,要到對方的一個號碼,然后用這個號碼來推銷他們的服務。這種情況是最多的,通過他們所說的釣魚的方法來做。首先,通過教育我們網站上的用戶來盡量避免。所以你看到在一些必要的地方,我們都會對消費者有一個提醒,提醒用戶不要隨便透露自己的電話號碼,尤其沒有核實的情況下,不要透露自己的任何聯系方式。第二,要對自己的信息進行加密,比如我們所有的個人信息都是加密存儲的。這種加密,即使是我們的程序員,也沒有辦法拿到所有的數據。因為加密的辦法是在另外一個人手里的,它是一個分布式的管理,只有所有的組合在一起之后,它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任何一個人都是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完整信息的。第三,就是借用管理制度方面的保證。就是我們所有的顧問都要簽一個非常嚴格的保密協議,對于這些客戶的信息,如果說有泄漏的話,那么是要承擔經濟和法律上的責任的。”
田范江還指出,在信用問題上,現在很多網站都在幾條腿走路,在往前推進。但現在這方面的一些法律環境還不是非常完善,對于濫用信息的情況,法律的打擊還不夠嚴厲,但是大家也在尋求利用法律的手段來制止這種情況,因為這是影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百合網遇到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都遇到的問題。所以不僅從百合網的角度,從我們作為行業委員會的一個負責人來講,也是要去研究探討這個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管理制度。”
記者手記
只要真緣分 拒絕“信騷擾”
隨著社會壓力增大、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上班族把大部分精力投注于事業之中,少有閑余的時間來結交男女朋友,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大批“剩男剩女”。在這樣的現狀下,通過婚戀交友網站尋覓有情人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根據百合網的數據,超過60%的用戶年齡集中在26-35歲之間,白領網民已成為使用網絡婚戀服務的主力軍。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巨大市場需求的存在,眾多的風險投資才會把大把的美元投給中國婚戀交友網站。但婚戀網站剛剛依靠這些資金告別了“餓著肚子做紅娘”的局面,就掉進了另一個怪圈——信任危機。從文章開始的那個案例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內部員工還是來自婚戀獵頭公司的資料竊取者,只要他們通過注冊付費會員的方式冒充征婚者,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其他人的聯系資料,并且在法律的夾縫中找到生存空間。受損的就是婚戀網站和無數的會員消費者。
“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真是不容易。剛剛覺得婚戀網站是一個不錯的解決途徑,就又涌來這么多虛假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網絡太復雜,很難想象網絡那頭和你說話的是什么樣的人。”采訪中,消費者林小姐向記者表達了對這種信任危機的擔憂。
有關專家認為,婚戀網站本身是新生事物,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白領群體由于對網絡環境比較熟悉,因此能夠相對容易地接受婚戀網站;而婚戀網站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仍在于誠信體系的健全和完善。調查數據顯示,在數以千萬計的婚戀交友用戶中,有74.5%的用戶因為不信任對方而拒絕回應對方的溝通請求,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飽受個人信息泄露的煩惱。網絡的開放性和婚戀網站缺乏有效的身份認證機制致使信任危機普遍存在。難怪很多網友在婚戀網站的交友論壇里喊出:“只要真緣分,拒絕‘信騷擾’!”
很多從業者表示,在網絡婚戀越來越普及的當下,這樣的信任危機也許是通往誠信交友的理想狀態的過程中,所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只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過程可以更快走完。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放棄了互聯網搜索的話語權,芭茨原以為集中精力發展門戶會來得更容易些,如今她不得不承認,在Twitter與Facebook的年代,雅虎的步伐似乎還要更快一些。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廖建軍)放棄了互聯網搜索的話語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11231/25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