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1月23日報道,繼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1日發表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并在演講中力挺谷歌、將中國列入“限制網絡自由”的國家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就谷歌事件表明態度。美國白宮方面22日說,奧巴馬對谷歌遭遇襲擊一事感到“困擾”,他要求中國對安全疏漏做出“解釋”。美國政府向中國發動的“互聯網攻擊”正在層層升級。
希拉里在發表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中四次提及中國,她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并呼吁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展開徹底調查。在講話中,希拉里大談信息自由帶來的好處,并不時對伊朗、朝鮮等國的網絡使用進行批評。
針對希拉里21日在演講中批評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中國外交部網站22日刊登了發言人馬朝旭的回應,他說,美方指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影射中國限制互聯網自由,對于這種違背事實、損害中美關系的言行,我們堅決反對。
有趣的是,中國各大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也公開對美國的指責進行了反擊。甚至還有一個叫“王捷”的網民大出風頭,對希拉里的言論進行了駁斥,聲稱,“中國政府沒有限制網民使用和接觸互聯網。”“我沒有發現網絡信息不能自由流動。”“我希望政府加強對互聯網的安全管理。”而他給出的理由并非深入調查得出的結論,更談不上客觀公允,而僅僅是他個人在網絡上的一些經歷,充滿臆斷和猜測。筆者不知道,他寫這封《致美國務卿希拉里一封公開信》的動機是什么,但他的那些蒼白的虛弱的論據實在難以支撐他的觀點,無非把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以一個網民的口氣重復一遍而已,以這樣的文章試圖反駁希拉里經過精心準備公開發表的演講,倒顯得泱泱中華竟然找不出一個像樣的網民來反駁希拉里的言論。可以肯定,中國有3億多網民,臥虎藏龍,人才濟濟,隨便找個人也比這個王某人強。但沒有人愿意如此“露骨”地充當“傳聲筒”,自貶身價。
美國政府對中國“互聯網攻擊”層層加碼,逐漸升級,竟由總統親自表達“困擾”,要求中國就谷歌事件給出解釋,應該說比此前克林頓國務卿的婉轉演講,要直接得多。從美國方面逐步將攻擊的調門升高來看,其內部一定對此進行過詳細的討論,并制訂了周密的應對方案。而美國政府發言人、希拉里乃至奧巴馬相繼公開表態,應屬其計劃之中的事。但中國的反擊缺乏足夠的論據支持,顯得不是很有章法,缺乏針對性,不僅難以說服美國接受中方觀點,而且實際上也不能服眾,因此效果肯定比不上美國方面精心準備的“攻擊”。筆者認為,就事論事,中國應對美國攻擊我互聯網,應該有三個基本態度,在此基礎上,提出能讓人信服的反擊。
首先,美國的做法有干涉我內政之嫌。畢竟管理互聯網,是中國的內部事務;對外國公司在華經營依法進行管理,也是中國政府的職能。美國政府領導人以傲慢的口吻對純屬中國內部事務的互聯網問題說三道四,甚至無理要求中國政府作出解釋,顯然不合時宜。不僅因為中國是個大國,在世界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鍵還在于,凡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均是他國不能染指的。美國雖然是全球頭號強國,但也不能充當“超級法官”的角色,任意臧否一國內部事務。因此,從國家主權的角度說,美國公開指責中國甚至進一步以政府的渠道對中國進行抗議,要求中國解釋,肯定是不合時宜的,是中國主權所不允許的,也是不能接受的,對此應該有個旗幟鮮明的態度。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在歷史上屢遭列強欺凌的國家更是如此。
其次,中國是個大國,對于他國的批評固然要從主權角度予以反對和批駁,但也應該有容忍來自他人的提醒抑或挑刺的寬闊胸懷。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正確處理美國及其他國家對中國內部事務提出的意見建議。而不能一味強詞奪理,面紅耳赤,逞口舌之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將他人意見駁個體無完膚。如果我方完全有理,毫無瑕疵也就罷了,但若并非如此,不僅在反駁對方時不能讓人家打心眼里服氣,而且于己更是有害,因為為了面子的考慮,就會將錯就錯,一味錯下去,而失去了改正和改進的機會,對于中國的發展進步無疑是不利的。眾所周知,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既然如此,中國的各類事務都在“發展中”,這是個進行時,也就意味著它還處于不完善、不健全的狀態,存在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互聯網管理問題如此,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也是如此,在實踐中總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承認這一點,不符合實事求是的態度。既然有問題,人家提出來,即使動機不純,總要合情合理地面向全世界公開表態,而不是僅僅對美國政府表態。換句話說,希拉里演講固然“可惡”,讓人很不舒服,但里面畢竟還是有些有價值的東西,特別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某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不留余地地全盤否定,按照中國人的中庸思維來說,似也不妥。
第三,外國人對我內部事務提出不同看法,甚至咄咄逼人,不懷好意,如前所說,說明的確我內部還存在一些問題。對于人家無理,我方固然要以政府的立場義正詞嚴進行反駁、反擊,但對存在的問題卻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大而化之,不了了之,這不僅不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而且久而久之定會助長這些問題影響所及的人民之不滿,將外部的惡意挑刺轉移到內部人民的“腹誹”,對國家的長治久安顯然沒有好處。因此,認真反思、檢討其提出的問題,分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才是正途。我國從發展中國家,“發展”到“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代化的歷程注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目前中國存在一些問題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沒有必要諱疾忌醫,更不應藏著掖著,在義憤填膺地與美國政府挑刺針鋒相對的同時,對于他們觀點中的合理部分應該予以吸收,認真地解決自己的問題,把自己的事辦好,總有一天他們會無話可說,甚至要驚羨于中國的發展成就和人民享受言論自由、使用互聯網自由的愉悅狀態,到那時,才是對美國政府的最好反擊!
作者:叮咚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1月21日發表的“網絡自由”的演講中4次批評中國,她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并呼吁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展開徹底調查。之后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就谷歌事件明確表明態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面對美國攻擊 我有我態度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11231/25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