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無奈退出國內快遞市場之際,UPS悄悄推進其國內快遞業務。
此前,UPS已經向郵政局遞交了申請,要求經營國內快遞業務。UPS中國區人士表示,牌照申請一直進展順利,國內快遞業務不久將正式開啟。
與此同時,與UPS國內快遞業務相關招聘已開始,招聘地區包括了近十個一二線城市。
2010年底,UP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戴維斯(Scott Davis)表示了對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興趣,并且專門拜訪過郵政局相關人士。
自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UPS的業務主要集中于中國的國際快遞市場。
近年來,在電子商務的帶動下,中國國內快遞市場呈現迅猛增長勢頭。據《2010-2015中國物流運輸業報告》中顯示,2009年,中國國內和國際快遞市場規模分別為373億元和155億元,未來受中國經濟增長、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支持等拉動,將保持23%和33%的增長,2015年將達到1292億元和323億元。
之前,UPS為了滿足部分客戶需要,也會為他們提供某些國內包裹遞送,但比例極小。上述UPS人士表示,國內快遞業務大規模啟動后,國際業務和國內業務也會正式分開。不過,在網絡拓展方面,UPS不會效仿DHL采取收購、合資方式,而是會堅持直營。
2009年,DHL收購了全一快遞、中外運速遞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權,借此渠道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不過,到去年底,DHL國內業務累計虧損約9923萬元。這最終迫使DHL在近日宣布出售上述三家公司,暫時退出中國國內快遞市場。
DHL表示,目前中國國內快遞市場的競爭方式和發展環境,并不適合DHL快遞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是一定要切入的,但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當前,以民營快遞為主力的中國國內快遞市場仍然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價格戰”是主要的競爭方式。此前聯邦快遞為了鞏固其國內快遞業務,也曾數次降價,每千克運費幾乎已經同順豐快遞持平。
另一方面,根據新《郵政法》,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但信件等文件遞送的業務量在國內快遞中偏偏是占據很大比例,而且,也被認為是利潤最高的一項快遞業務。
從表面上看現在的情況對于外資快遞來說的確沒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DHL撤離這個事情發生之后,UPS人士表示。不過,越是混亂也越有機會,所謂的好時機都是相對而言的。比如,在國內快遞業務的高端部分,現在勉強算起來,就只有EMS、順豐快遞、聯邦快遞三家。這就是機會。
推薦閱讀
作為目前最迅速的消息傳輸平臺,微博早已具備了媒體屬性,而騰訊利用自身微博平臺,禁言競爭對手,其作為媒體的公信力已經完全消失。此前,騰訊也曾多次利用騰訊網科技、財經等頻道發表打壓競爭對手的信息。 3Q戰火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UPS已申請經營中國國內快遞業務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11230/20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