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季,當空氣也可以成為“特供”品,凈化它比買取暖器還重要,霧霾天氣給空氣凈化設備行業帶來了久違的“春景”。
12月6日,遠大產品中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黃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公眾對空氣質量越來越關注,我們遠大的空氣凈化機這些年發展,市場占有率已經是領先,但最近一段時間的銷售量確實是集中上升。”
在中國,受社會發展水平和消費認知的影響,空氣凈化設備市場尚屬于“新概念”產品,這一新產業的發展并不穩定。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在6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空氣凈化設備市場并不成熟,過去以來一直受到重大事件的驅動,紅火一陣又歸沉寂,這導致眾產品本身技術路線處于搖擺之中。”
盡管如此,有分析指出,僅空氣凈化器一個領域,2010年其年產值已達到400億元。預計到 2015年,包括空氣凈化器在內的室內環保產業,其年產值將達到8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而民用和商用的空氣凈化器市場之外,更大的潛能還在于工業企業對空氣凈化設備需求也更加明顯,在政府的政策導向下,重污染企業也正在逐漸進入強制提高凈化空氣能力的新階段。
走紅:新領域受追捧
灰霾天的現實,PM2.5新標準的推出,讓空氣監測、空氣凈化類產品一夜走紅。黃女士向記者表示,遠大的空氣凈化機作為拳頭產品,早前主要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大批采購、自2006年左右,開始進入門市店走零售渠道。
“以北京地區為例,從2007年、2008年左右就開始有比較明顯的需求上升。消費者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普及過程類似凈水器。”她說。
中國環保設備展覽網在10月發布的一則報告指出:近3年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每年出現灰霾的天數超過100多天,東莞等地區甚至達到210多天,甚至沿海城市深圳也出現了154天的灰霾天氣。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曾在今年6月一次行業會議上表示:“由空氣凈化器、空氣凈化材料、室內環境污染檢測治理服務和無污染低碳環保材料組成的四大室內環保產業,正呈現蓬勃的發展勢頭。”
需求的爆發,使得中外各家生產商開始競逐市場。除亞都、遠大、格力等國內優勢企業,其它還有幾十家企業生產供應空氣凈化器,而外資如三星、大金、夏普等外資公司也宣布大力拓展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
以日本夏普為例,繼今年3月將“凈離子群”空氣凈化器首次引入中國市場后,本月初夏普還決定組建健康環境事業部,把中國作為推廣空氣凈化器的核心市場。
家用:并不成熟的市場
據稱,目前全球空氣凈化器年銷量超過1000萬臺,但在中國家庭普及率卻極低,不到0.1%,在日本為17%,在美國則達到27%,最大的市場在北美。
相比于前文所述中國5年增長50%的市場預測,尚普咨詢的觀點相對保守。其發布的《2010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分析調研報告》顯示,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空氣凈化器銷售額年均增速高達27%,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預計未來5年,我國空氣凈化器產業將保持30%的速度高速增長,空氣凈化器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但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卻向本報記者指出,中國目前空氣凈化設備的市場規模事實上很難掌握和判斷,因為空氣凈化設備市場本身并不成熟,競爭也呈現混亂態勢。
“這個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太在意概念,就像一開始宣稱空氣凈化器可以除甲醛、苯,但這只是其中一項功能,且并不能根除材料自身存在的問題。企業宣傳存在過度,民眾認知也存在錯誤。”他表示,“這一市場基本受重大事件推動,此前的一輪熱潮在2003年非典時期。”
對于市場缺乏統一標準的說法,徐東生則予以了反駁。他告訴記者,空氣凈化器現行的國家標準是2008年底修訂的GB/T18801-2008《空氣凈化器》,企業關于性能指標選擇的認定上確定存在爭論,但“并非沒有標準”。
據記者了解,中國家電協會在2011年成立籌備委員會,專門就空氣凈化設備申請成立一個二級專業委員會,目前已經獲得民政部門的批準,預計明年初正式成立。徐東生表示:“我們希望對這個行業能夠進行正確的消費引導。”
工業:缺乏投資動力
相比于家用和商用兩個市場,工業領域的空氣凈化設備市場規模則更加廣闊。
有專家預計,以電力脫硫設備為例,估算“十二五”期間年均市場規模在130億元左右;袋式除塵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也高達600億元以上,年均為120億元。
“西門子向馬鋼出售的歐洲市場外首套Meros燒結廢氣凈化系統,本就可以滿足PM2.5,PM10的歐洲標準,鋼廠使用的凈化效果甚至可以好于外部空氣。”
12月6日,西門子(中國)冶金技術部總經理翟玉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舉例道,“工業領域的空氣凈化設備,在技術和工藝上都不成問題,只是在市場推廣上存在門檻。”
他表示,中國的燒結廢氣凈化市場擁有上千億的份額,但由于行業生存處于微利狀態,企業的環保設備投入動力不足。
目前,鋼鐵行業全面實施燒結機煙氣脫硫,已被列入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間,國家對脫硫的重點控制,將從上一個五年的火電領域,轉移到鋼鐵業。
而全國現有1200余臺燒結機中,已建設脫硫裝置的燒結機占總量的比例尚不足15%。
但馬鋼集團副總經理丁毅也曾告訴本報記者,即使企業積極投入,但因為“只有社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如果國家不能效仿火電給予鋼企部分補貼,對于環保設備的追逐,也難以形成氣候。
推薦閱讀
空調行業盛極而衰,在經歷了多年高速增長后,今年下半年急劇收縮,步入冬天,正面臨內憂外患困擾。 國內市場上,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產銷量大降,10月空調行業庫存高企,同比增26.5%;出口方面,也受歐美經濟不景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霧霾催火凈化設備 廢氣凈化擁千億市場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