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電影《2012》所警示的那樣,這個年份之于家電企業些許還真的有點災難的味道。
業內普遍預期,2012年家電業的增速將會放緩,空調業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判斷的依據有三:
一是2009年、2010年、2011年白色家電業已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潮起也有潮落,2012年行業進入調整期不可避免;
二是政策退出。今年6月1日,實施兩年之久的空調節能惠民政策退出了歷史舞臺;11月底,河南、山東、四川到期結束了家電下鄉政策,明年底、后年初國內其余省份也將終止家電下鄉政策;12月31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也將在全國范圍內停止實施。刺激政策退出,將使家電銷售從增長期進入平臺期。
三是全球經濟環境惡化,歐債危機加重,美國市場疲軟,國內通貨膨脹又削弱了居民的消費力。
過去幾年,家電企業特別是空調企業,每年都習慣于提出更高的增長目標,然后擴大生產規模、向經銷商壓貨。但是市場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總會有碰到瓶頸的一天。結果,多年積累的矛盾終于在2011年年底爆發,庫存高企、資金緊張成為空調業入冬的寫照。
裁員、減薪、砍費用在空調產業已經形成了一股風潮,11月份裁員動作全面爆發出來。有企業在某區域的營銷中心,裁員比例高達50%;某浙江品牌各區域的營銷分部也裁掉了3~5人。另外,某廣東空調企業11月份給各營銷人員發放的薪水在10月份的基礎上打了八折。
同時,大量的投資項目被叫停,絕大多數空調企業來年的市場投入預算全面下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盡管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央視招標會上家電行業的中標額并沒有出現下滑,但是格力、海爾等企業的競標額都少于去年,而且也有許多企業放棄在央視上的廣告投入。
近日,佛山一家空調、冰箱配件企業,由于訂單大幅減少,遭工人圍攻。
“產業鏈危機”,一位佛山代理商如此形容在出口收縮、房地產低迷及政策結束“三重夾擊”下的產業現狀,他預言,2012年的挑戰將比2008年更嚴峻,而且這個“冬天”有可能長達兩三年。
當市場出現慢增長、不增長甚至負增長,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心中還是得有“陽光”。盡管暫時不增長,但中國市場已足夠龐大,空調內銷一年達4000多萬臺;保障房也會提供新的增量;而且農村家電市場潛力還很大,如農村每百戶空調擁有量只有約20~30臺,而日本已達到200多臺;寒冬中倒下的一些微小企業也會騰出一定空間。
奧維咨詢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彥斌呼吁,行業應該回歸理性。在冬天中,現金為王,要做好現金流管理;同時,改變過去擴大規模的慣性思維,擴產時既要看到“峰頂”也要看到“谷底”,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技術創新上;而且要重點開發好三、四、五級市場。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助理蔡瑩認為,目前大企業在開發三、四級市場中主要碰到兩大問題,一是產品針對性不強,一般把城市里的中低端產品拿到農村賣,其實即使是四級市場的消費者,消費力也不弱;二是趁家電下鄉政策發展起來的一些小企業,依托局部市場,仍然有生存能力,由于現在大連鎖在四、五級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大企業要做好四、五級市場必須精耕細作。
由于市場進入相對飽和,如果企業還要增長,那么將必須是“侵蝕性增長”。因此,一位空調業資深人士預測,2012年春節后業內可能會有一場惡戰。這一觀點馬上遭到另一位業內人士的反駁:大家都是上市公司,都要求利潤,行業已經進入理性競爭。
推薦閱讀
國外媒體周四發表分析文章稱,由于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戰頻現,廠商利潤率極低,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迅速發展的春天已經結束,寒冬即將來臨。 以下是文章全文: 這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企業將步入調整期業內呼吁回歸理性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60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