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Sun在商業運作上的能力似乎始終不及技術上的能力。在商業上難以找到突破口,也被認為是近幾年Sun總是被并購疑云包圍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月19日,Sun“端到端IT優化解決方案大巡展”活動來到上海,該公司全球市場副總裁和大中華區市場總監悉數到會。此前一天,《華爾街日報》剛剛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IBM準備收購Sun,該消息立刻震驚了美國IT業。美國媒體發表評論認為,這一收購將撼動硅谷和企業計算市場的格局。然而,從目前Sun在中國的表現看,這一收購消息似乎并沒有對Sun在中國的業務擴展計劃造成影響。
《華爾街日報》稱,Sun最近幾個月一直在與大量技術公司接觸,希望被收購。惠普公司拒絕了Sun的收購提議,而IBM為擴展其服務器市場份額,正在與Sun就收購事宜進行談判。IBM可能至少需要支付65億美元現金,但雙方目前還沒有達成協議。
對于該消息,IBM發言人沒有對記者發布評論。而另一方面,記者昨天也當面向Sun的幾位高層求證。“市場和媒體每天都有很多針對不同公司的傳言,對于這些傳言和猜測,我們的一貫態度是不予評論。媒體上要是沒有這些傳言,那就失去了很多趣味。”Sun大中華區市場總監李永起沒有正面回應關于IBM與Sun正在進行收購談判的傳言。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中,Sun經常被卷入到收購事件中,金融危機爆發后,關于Sun的各種傳言更甚。
盡管在市場傳聞中,Sun扮演著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公司收購的角色,但該公司中國區沒有受到影響。Sun中國區金融業和制造業總經理蕭建生透露,過去幾年,公司的中國業務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盡管遭遇了金融危機,今年,Sun中國區制定的目標仍然是維持兩位數高增長。
“當前經濟緊縮時期,既是IT企業的挑戰,也是IT企業的機會。金融危機當前,很多企業需要縮減成本。我們的產品可以幫助客戶節約大量的電力成本和擺放硬件設備的空間成本。用戶的成本效率可以提高30%至40%。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使用我們產品的前期購買費用,只需要一到兩年就可收回。”Sun公司全球市場副總裁LisaSieker介紹說。
一直以來,Sun公司給人的印象是一家技術領先,在創新上投入頗大的公司。即使在去年金融危機爆發后,Sun仍然花費了18億美元用于研發,占公司銷售收入的13%,比例遠遠超過IBM和惠普。然而,相對于競爭對手IBM、惠普等公司,Sun在商業運作上的能力似乎始終不及技術上的能力,乃至業內有人評價該公司是“技術上的巨人,商業上的矮子”。在商業上難以找到突破口,也被認為是近幾年Sun總是被并購疑云包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新的消息顯示,美國政府對IBM收購Sun持保留態度。DC研發副總裁JeanBozman說:“Sun擁有大量技術和知識產權,他們有硬件,服務器和存儲,也有軟件,他們擁有進入下一代數據中心市場的所有元素。另外,Sun在歷史上一直處在高技術的前沿。”由于Sun在技術領域的領先,美國政府更希望能夠保持Sun作為IBM的競爭對手,而不是眼看著Sun的技術落入IBM之手,使政府不得不更加依賴IBM。(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華盛頓郵報》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微軟最終選擇“出手”,對IE瀏覽器進行大幅度升級,這一舉措到底是“猶為未晚”還是“為時已晚”,現在仍是一個未知數。長期以來,很多用戶紛紛改用IE競爭對手的瀏覽器,而且大量>>>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