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對外公布。這距離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鼓勵汽車、家電“以及換新”政策措施不過20多天的時間。
這份由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制定的實施方案中透露,2009年財政安排20億元資金,用于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和試點省市財政共同負擔。據悉,此次補貼主要面對是交售舊家電并購買新家電的消費者,以及回收舊家電并送拆解處理企業。
盡管20億元的補貼金額足以讓業內廠商興奮,但方案的實施細則還有待進一步明確。不僅如此,經過記者調查走訪發現,與“家電下鄉”實施政策相比,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還面臨諸多實施難點和變數。
匆匆出臺的《實施方案》
6月1日上午,北京東長安街2號,國家商務部辦公所在地。六月北京的太陽已經平添了幾分熱辣的味道。李昌寧(化名)從商務部辦公大樓里快步走出來,招手攔了一輛出租車。此時的他心急火燎的趕回去召開單位部門主管會議。
李昌寧是國內某PC廠商高管,也是此次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的企業接口人,自5月19日政策公布之日起,李昌寧已經多次來商務部與相關部門領導溝通,并且提交了厚厚的一摞材料。
6月1日上午,由商務部商貿服務管理司組織的《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征求意見座談會剛剛召開完。“今日的會議很重要,我得趕緊回去和部門的高層通報一下。”據李昌寧介紹,當日參加會議的不僅有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家電“以舊換新”試點省市商務主管部門及相關協會,還有聯想、海爾、長虹、同方等生產企業、北京華泰等拆解、回收企業以及國美、蘇寧等家電零售企業。
“會議討論的問題非常多,并且涉及很多細節。”李昌寧介紹,商務部將家電“以舊換新”產業鏈上的各個廠商以及主管部門都召集到一起開會,對于新政細則如何制定、政策的可操作性、家電回收各個環節如何銜接、各個企業的利益如何平衡都是會議重點討論的內容。
另外,會議上最大的討論點之一就是政策中補貼的10%如何實現,“盡管有10%的補貼,但這個錢是給消費者用以購買新家電的,那么負責回收和拆解的企業怎么辦?畢竟這不是一個公益事業。”
只是,與會參與的部門眾多,大家的意見也不統一。“各部門領導對此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要以市場為主導來實施政策,但一旦真的這樣做,只會造成回收的企業不愿意回收、拆解的企業也不愿意拆解。”據其介紹,會議的氣氛非常緊湊,什么樣的產品應該賣多少錢、回收的價格如何確定以及怎樣確保回收來的家電的去向等也都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
實際上,就在國務院公布政策的第三天,也就是5月22日,商務部就已經將相關部門和試點的商務主管部門、企業等召開過一次會議,會議研究了家電“以舊換新”回收環節和新家電銷售環節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只是,同樣沒有得出結果。
各方反應:困惑大于期待
“這個政策非常的好,我們集團就有一個項目部專門在做這個事情,”海爾電腦副總裁方純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爾已設立了一個項目部專門推進此事。
“具體來看能夠對PC廠商產生多大的影響,還要看最終20億元的補貼方案具體到PC身上能夠有多少。”同方計算機系統本部總經理助理兼客戶服務中心總經理馬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相關政策出臺的同時,同方已經在全國啟動了電腦“以舊換新”和環保回收活動,不過目前還僅限于行業客戶。
國美電器總部相關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目前還在等待實施細則的公布,但國美會大力支持家電“以舊換新”。根據國美電器北京分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國美每月自主舉辦的“以舊換新”家電數量就已經達到2000臺。
6月4日,記者走訪了京城的家電連鎖和一些二手回收站。目前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都有自主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的活動。以國美電器為例,回收價格為合資品牌空調100-1000元,國產品牌空調回收100-200元;CRT彩電國產的50-200元,合資彩電100-400元;電腦根據配置回收價格是200-400元。消費者覺得合適就可預約服務人員上門取機器,國美電器會直接給予現金折價。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一些二手回收站。其工作人員對于空調、電腦的回收報價和國美電器差不了多少,甚至比國美電器更便宜。以一臺使用6年的29寸國產CRT電視為例,國美回收報價為100元,而小回收站報價是50元。
國家介入家電回收以后,補貼額度是否會比國美電器等機構高呢?補貼的金額是現金返還還是以代金券的方式來實現呢?
“目前公布的還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實施方案,具體實施細則還有待進一步敲定。”長期關注家電行業的專家劉步塵表示,國家補貼家電“以舊換新”能夠淘汰掉一批能耗高的產品,促進產業升級。但同時他也認為,回收舊家電的價格評估標準的制定是難點。“同樣是29寸的電視,用了十年和用了五年的回收價格如果一樣消費者是肯定不愿意拿出來回收的。”
專家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與廠商的熱情相比,消費者的態度則要謹慎很多。
6月2日,記者在互聯網上發起一個小調查,參與人數達到370人。盡管有64%的人都表示家中有需要更新換代的舊電腦,但愿意參與到其中的人還不到一半,并且還有種種擔心。“最擔心補貼流程復雜”的人占到33%,其次是“擔心補貼金額難以界定,最后補貼的錢還不如賣給二手市場劃算”的占到29%,另外還有20%的人“擔心補貼有諸多限制,比如對更新以后購買新機器的品牌有限制”,另外還有18%的人家里的廢棄電腦是DIY機器,擔心這樣的產品不在補貼之列。
另外,參與調查的消費者還建言,希望能夠在評估舊電腦的同時引入監督機制,一方面監督回收企業的公平股價,另外一方面監督二次消費的商家不能暗自提價。
四大疑問考驗“以舊換新”最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家電以舊換新中標的是企業,而不是電腦下鄉中的產品。因此,盡管商務部的兩次會議促進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出臺,但操作細節的缺失還是為還未實施的政策蒙上諸多不確認因素,至少在實施細則公布以前,還有以下幾個疑問。這些疑問不解決,消費者就很難愿意掏腰包。
疑問一 舊家電如何估價?
已公布的實施方案中規定,補貼對象一是針對交售補貼范圍內的舊家電并購買新家電的消費者給予補貼,并且交舊購新補貼不超過家電銷售價格的10%,并分品種確認補貼最高上限。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市場上的二手家電回收采取的都是初步估價的方式,例如國美電器自行建立的回收體系,就對不同電器種類采取了區間定價,在區間內的回收價格界定,則需要根據電器的使用年限、是否還能使用、產品配置、型號、品牌進行劃分,但這些報價的主動權都掌握在回收人員手里。
廢棄產品回收價格沒有一個統計的標準。那么,以舊換新該如何折價呢?相關部門和廠商都開會研討了多次,卻始終尋不到解決的魔方。國家對于舊家電的評估定價究竟要參考怎樣的估價體系,如何建立這種類繁多的產品評估體系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工作,評估體系定價太低會導致消費者選擇自己尋找二手回收機構來處理,定價體系太模糊,又會導致回收人員從中自取好處,隨意性太大。
疑問二 10%,消費者倒底能得到多大優惠?
實施方案中明確表示,對于交舊購新的補貼不超過家電銷售價格的10%,但對于這個10%是針對根據舊家電原價的10%進行補貼,還是對新購家電的10%進行補貼,相關部門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并且,這兩種比例的10%相差甚遠,比如消費者上交一臺已經使用7年的電腦,7年前電腦售價8000元,那么按照這個價格的10%補貼800元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如果是按照新購家電的10%進行補貼,那么消費者可以隨意上交一臺廢棄電腦,就可以在購買5000元的電腦同時享受500元的優惠。但不論是上述哪一種方式,實際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補貼不可能超越廢棄電腦現有的價值。于是,這10%的補貼成了一個看得見的數字謎。
更為重要的是,這10%對消費者來說,到底能得到多大的優惠呢?比如說家電來說,其實從我們個人的消費需求來說,它相當于打了一個9折。但現在一般賣場打6、7折都是非常非常常見的,所以就很難說有那大的吸引力。
疑問三:回收企業利益如何保證?
“以舊換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也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因此回收企業的利益也需要考慮的。可以也擬定,廢舊家電需要一大批回收公司來回收。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具有回收資質也是國家出臺細則需要考慮的。同時,廢舊產品處理成本很高,對回收企業的技術處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對回收企業的補貼標準如何確定呢?無論是按回收企業的規模大小,還是按回收產品量的多少,甚至是每件回收產品計算,補貼標準的確定都是難點。
疑問三:回收的舊電器會流向哪里?
根據已經公示的操作流程,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電話申請回收家電,由相關企業上門收購。而這個廢舊電器的拆解處理則由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實施和監督管理。廢舊電器種類和型號可能多達上百上千種,并且還有不少電器是仍然可以使用的。目前公布的實施方案中也并沒有對回收的舊電器的去向做規定。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有PC廠商建議,將從網吧等地回收來的成色較新的電腦可以轉給農村學校使用,這樣符合資源的再生利用。但這樣一個行動如何實行,如何確保舊電腦轉送給農村學校或是以次充好的銷售給農村市場,這都是難中之難。尤其回收來的電器也沒有所謂的“標識卡”,有關部門對于機器的去向很有可能無從監管。
疑問四:商家是否趁機甩賣滯銷商品
按照家電“以舊換新”的具體操作程序,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電話申請回收家電,相關企業上門回收后向消費者開具統一憑證,消費者即可用憑證向中標的家電銷售商折價購買家電。
這里面問題多多。主要問題有二。一是商家是否會限制品牌,這可能造成商機趁機銷售滯銷商品,或者事會先將這些品牌變相漲價。二是是否會與商家的其它優惠活動同時享受或沖突,目前國美、蘇寧、TCL、清華同方等廠商或渠道都有自己的“以舊換新”活動,是融合這些活動,還是同時享受?相比之下,廠商和渠道的“以舊換新”程序更簡潔,補貼也不低。如果融合和吞并,那廠商和消費者會不會答應?如果是同時享受,那么對政策的實施會不會造成沖擊?
相關連接
“以舊換新”怎么換?
1.收購舊家電。 消費者通過網絡或者電話申請,回收企業將上門收購舊家電,并向消費者開具國家統一印制的“家電以舊換新憑證”。
2.購買新家電。消費者憑“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到中標的家電銷售商購買家電。家電銷售商按照家電售價減去補貼后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
3.申領補貼資金。家電銷售商憑據“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和家電銷售發票存根,到當地財政部門申領補貼資金;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企業憑收購發票底單及相關信息到當地財政部門申領補貼資金。
本報觀點: 莫讓家電回收變了味兒
國家的“宏觀之手”伸向本來無須的二手電子產品市場,加大對廢舊家電回收的宣傳力度,并且對消費者交廢購新給予10%的補貼,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對于推進節省減排和產業升級,以及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方面有著深遠意義。
然而,對于我國尚處于“幼稚產業”的回收產業來說,這樣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還存在著諸多變數。鼓勵消費者處理廢舊電器,國家給予補貼購買新的電器,這一系列的動作似乎將本由商家自行做的促銷活動變成了一場官方行為。
政策實施環節中的產品回收估價體系、二次消費的商家商品價格監管、回收家電流向等,只要任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讓本來惠民環保拉動內需的政策變成一紙空談。而要做到面面俱到、資金補貼到位以及監管到位也將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
其實廢棄的家電回收價格真的沒有多少,莫讓家電回收變了味兒。最關鍵的是不能讓消費者感覺麻煩并且最終沒有獲得實惠。
也許,在細則出臺以前,有關部門還是應該先商榷好各個部門的利益關系,或許讓產業鏈上的企業聯合成一個共同體來操作這件事情會比各自分開來做要好得多。(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6月9日消息,微軟Windows業務高級副總裁比爾維特本周一表示,盡管他非常看好Windows 7操作系統,卻對其能夠推動PC銷量大幅上漲的說法持懷疑態度。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維特在瑞銀全球科技業和服務業會議上表示,歷史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以舊換新有點難 四大疑問考驗最終效果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