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歷時6個月的第十八屆中國兒童青少年威盛中國芯計算機表演賽(以下簡稱“表演賽”)全國總決賽,日前在北京中關村威盛中國芯大廈舉行。經過層層篩選,全國30個省市的近450名選手通過一根網線與總決賽現場相連,以視頻的方式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點展示了不凡的計算機技藝。
吸引15%中小學生參賽
第十八屆表演賽由工信部、衛生部、中國科協、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共同主辦。為使孩子們更容易參與比賽,表演賽組委會組織了上一屆獲獎選手與開發比賽軟件的工程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真正參與比賽的孩子來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在技術上對比賽平臺的網絡軟硬件設備進行了完善,為比賽創造了最佳的外部環境。
通過種種創新措施,本屆表演賽共有250萬參賽選手,占到全國中小學生人數總和的15%以上,創歷屆比賽新高。每位選手都經過了初賽、復賽、分賽區決賽等幾輪選拔,各個都可謂“萬里挑一”,比賽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從1986年開賽至今,表演賽已有23年的歷史,旨在培養兒童青少年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開發孩子的主動性思維,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據表演賽組委會主任、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會長秦新華介紹,表演賽為兒童青少年搭建了一個健康的網絡比賽平臺,目前,表演賽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影響面最廣、內容最為豐富、創新點最多、最具影響力的兒童青少年計算機普及教育活動。
持續降低參賽門檻
在開賽前天下午,“網頁制作賽”、“動畫制作賽”、“電子音樂制作賽”、“DV創作賽”和“博客賽”等發揮選手個性特長的項目已通過網絡進行了面試。通過與各個領域經驗豐富的頂尖專家組成裁判團交流,小選手的緊張情緒很快就被這種新奇的參賽模式帶來的強烈的好奇感所取代。頗富創意的構思、流暢的表達,小選手們向評委老師展現了他們除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之外的另一面。其中,河北一位參加“電子音樂制作賽”的三年級選手參賽時并不會使用音樂制作的軟件,找老師老師也不會,于是他就自己去網上下載了相關的軟件進行學習,并獨立創作了手機彩鈴送給了自己的媽媽。
決賽當天上午,全國30個賽區通過網絡視頻實現同步開賽。第一項比賽是針對學齡前和小學組選手開發的“初級應用賽”,表演賽組委會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興趣愛好,將語文、地理、數學等基礎學科與游戲緊密結合,全面鍛煉孩子們的視覺、語言、數學邏輯、音樂、自然、身體動覺(行動力)6個方面的能力。據一位參加決賽選手的家長介紹,因為參加這個項目的比賽,自己的孩子已經將中國的地理分布爛熟于心。
“中英文輸入賽”是惟一一個所有選手都要參與的比賽項目,因為輸入法是學生在計算機和互聯網上必須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應用。正因為參賽門檻低吸引了更多選手,他們在不斷的比賽中逐漸成長。
加速信息技術普及
從上一屆比賽開始設立的3D仿真機器人比賽,深受男同學們的喜愛。在兩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內,孩子們完成了機器人的搭建、程序設計、機器人調試等工作。今年的表演賽新增了一個特殊的項目,就是探索挑戰賽,比賽在威盛中國芯成長數字營都江堰分站和上海分站展開。表演賽組委會希望利用信息技術作為連接兩地孩子心靈的橋梁,使他們能夠實現異地溝通和協作,充分發揮創意思維,設計出一個屬于青少年的科學探索館。
“十八屆的表演賽是歷屆比賽中影響最為深遠、舉辦最為成功的一屆。”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對表演賽予以了極高的評價。在威盛集團總經理陳文琦看來,選手們的表演遠超公司的想象,但這也激勵著主辦方把下一屆的比賽辦得更好。據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滔透露,該公司將在下屆活動中特別設立總金額達30萬元的“威盛中國芯探索挑戰獎學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真正使得信息技術普及到發達地區和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一款保護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小軟件在西方媒體口中被說成了中國鉗制互聯網的工具。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拋出一篇報道稱,中國政府強令要求所有在華銷售的電腦安裝一款軟件,以阻止電腦訪問某些網站。很多外國電腦商因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芯片廠商火拼人才儲備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