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美國行業組織就“綠壩軟件安裝”致函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后,其中一家組織接受CBN采訪時表示,如果中國相關部門和美國的信息產業之間就此展開對話,對雙方都有好處。
包括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代表美國諸多科技公司的19家行業組織上星期聯名致函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希望中國政府收回要求電腦廠商對在中國銷售的個人電腦上安裝網絡過濾軟件綠壩的命令。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言人約翰·格林戈爾對CBN記者表示,包括他們在內的19家協會聯合署名的初衷是希望在綠壩成為“必需”的軟件之前同中國政府開啟對話。“我們對此有一系列的擔憂,同時也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和技術解決關于避免互聯網色情傳播的問題。”格林戈爾說。
9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知,要求從7月1日起,所有在中國市場生產和出售的計算機都應預裝過濾不良信息內容的“綠壩-花季護航”軟件。這隨即引發了一些外國電腦制造商的擔憂。也有美國軟件制造商跳出來,聲稱綠壩軟件開發商金慧計算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和大正語言知識處理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了他們的版權。
對于外界的擔憂,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綠壩”安裝不是強制性的,而是選擇性的,用戶可以從新電腦上卸除有關軟件。該部官員也表示這款軟件只過濾上網內容,不會搜集用戶信息。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在接受CBN采訪時指出,來自代表美國諸多科技公司的這些行業對“綠壩”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不希望因為安裝這種軟件而承擔任何敏感的政治責任,也不想因此在美國國內被批評。
“如果只從經濟和商業的角度,就有關美國公司指責中國的這家公司侵犯知識產權這個案例看的話,綠壩事件似乎不應該被夸大到現在的這個程度,因為國際版權糾紛的案例實在太多了。” 史劍道說。
針對綠壩事件引發的對公民隱私的爭論,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網絡安全及網絡隱私問題專家斯威里教授認為,技術專家和使用這些技術的網民之間對“隱私”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
斯威里教授指出,那些支持保護網民隱私的技術專家的理念是推動制定政策,實現“數據的最小化”,也就是避免在使用技術時讓網民的隱私和相關信息暴露。但是,現在網民出現的潮流是“數據的最大化”,大家通過社交網絡等方式發布自己的個人信息。所以,在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形勢下,無論政府在保護公民隱私這個問題上如何制定政策,都很難讓所有人滿意。(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只有當金融海嘯來臨,一切才會重現原形。現在看來,無論是IBM的理念,還是戴爾的特征,都并不完全適合聯想的文化。在經歷金融危機帶來的挫折之后,他們終于決定重新明晰戰略方向,并發揮中國大本營的市場優勢。 一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綠壩引發東西方社會爭論 中美希望開啟對話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