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碁電腦CEO蘭奇
6月28日消息,大約三個月前,吉安弗蘭克-蘭奇飛抵舊金山國際機場,走下飛機,來到護照管制站,管制站很快確認他就是宏碁CEO。蘭奇說:“這是平生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如今蘭奇已經名聲大震。他率領宏碁拋棄了長時期的傳統,將公司建成一個諧調的電腦制造商,并領導企業占據了科技食物鏈的一個據點。
“奴隸”的成功
今年,宏碁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極可能超越戴爾,成為世界第二大電腦銷售商。若果真如此,它將尾隨惠普之后。在美國之外,還沒有一家電腦商當過亞軍。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分析師羅杰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他們已經打破了常規,宏碁的確成功了。”
像富士康和廣達這樣的巨人已經將臺灣小島變成了制造中心,音樂播放器,視頻游戲,手機與電腦源源不斷向消費者輸送。但是惠普、戴爾、蘋果及其它廠商日益施壓,脅迫降價,使巨人們越來越寸步難行。一些商業領袖終于按捺不住,嘗試推動本土公司的國際化。結果,在一些飛速增長的科技地帶,它們培養自己的軟件業務,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臺灣屏幕生產商元太科技的董事彭天華(Tien-haw Peng)說:"許多臺灣公司都是經濟繁榮與蕭條交替循環的奴隸,尋找價值鏈中的一個有利點,將產品賣出去,這就是目標。"
至今,還沒有一家臺灣企業比宏碁做得更出色!
直銷看起來不是最正確的模式
大約15年前,宏碁拆分,一部分從事代工業務,另一部分則銷售自有品牌機。分拆明顯帶來了麻煩!宏碁高層說,自己的品牌與代工客戶競爭。到2000年,宏碁只好放棄代工部門,一年后,成立一家新公司緯創接管代工業務。宏碁更小,也更敏捷了!
從一無所有開始,宏碁做了一個反常規的決策。它決定集中于消費型筆記本,通過合作伙伴與零售商銷售,而遠離任何形式的直銷。這種方式顯然與戴爾相反,在2000年,戴爾是全球PC業中最大的亮點。它超過了康柏,IBM,惠普,創造了直銷模式,有效地向大公司出售臺式電腦。隨后幾年,電腦零售終于垂青宏碁。如今,消費型電腦比商務電腦更有市場,大家也比較青睞筆記本。戴爾的優勢開始消失,人們涌到專賣店,購買標配的電腦。
蘭奇說:“當我們分拆時,我們一直在考慮,PC是不是會更像一種商品,消費型電腦會不會最終成為最大的業務。直銷看起來不是最正確的模式,八九年之后,我們才覺得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經濟下滑沒有影響宏碁的步伐,在筆記本市場--尤其是在上網本上--宏碁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戴爾太過依賴商務電腦,現在它的客戶正在縮緊腰包過日子,不愿下新的訂單。
6000員工與166億美元的營收
去年,宏碁的市場增長了三個百分點,達到10.9%,戴爾只增長了0.1個百分點,達到15%。今年,差距再度縮小,據一季度的報告顯示,宏碁市占已達11.6%,戴爾為13.6%。
蘭奇認為公司能持續成長,尤其是在美國與中國,這是PC廠商的兩塊寶地。他還補充說,自己正操縱宏碁向手機進軍,手機與PC的相似性會給宏碁注入增長動力。他表示:"我們擁有'知道-如何'這兩個詞,這兩個詞正在融合。"
在與對手對決時,宏碁總能創新,當其它廠商發現市場熱點時,公司傾全力跟隨,迅速以更低價產品轟炸市場。英特爾CEO歐德寧說:“他們的做法十分驚人。”當然,這種策略也有問題。價格戰帶來的利潤有限,從而在研發投入上不及對手。惠普由于產品線較窄,且功能不多,能保持較高的價格。戴爾也已經切入零售,推出了吸引眼球的產品引誘用戶。
惠普PSG集團總裁Todd Bradley說:“我認為,宏碁只重視公共關系,而忽視其它,它只是這樣一個競爭對手而已。”
上兩個季度,惠普的PC部門營收下降了19%,戴爾更嚴重,臺式機銷售更是每季度大降30%。宏碁的整體營收也有下滑,但只有7-8%。蘭奇說:"在這個糟糕的時期,我們依然游刃有余,我不認為競爭對手能跟上步伐。"與競爭者不同,宏碁的目標只有一個:賣電腦。正因集中精力,宏碁才能建立起一個低價值PC體系。它可以自由選擇低價的代工廠,幾乎沒有什么存貨。蘭奇說:"我們收集消費者訂單,然后交付代工廠,他們出貨,我們根本不用親力親為。"去年,宏碁依靠6000名員工創造了166億美元的營收,凈利3.58億美元。相比競爭對手,員工單人產值高出不少。它的運營利潤率只有2%,是戴爾和惠普的一半,比零售商還要低。券商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薩考納吉說:"在PC產業中有一個利潤與增長的平衡。"宏碁正是掌握了這個平衡。
蘭奇的PC“多品牌”哲學
在PC產業衰退之時,宏碁表現卓越,因為低價電腦更受歡迎。宏碁還打算從商務機領域分一杯羹,戴爾已經開始遠去,面臨了利潤壓力。談到競爭對手時,蘭奇拒絕評論,但他認為戴爾要降低成本,唯有采取更嚴厲的措施:"它們需要大規模的裁員。"
過去兩年,宏碁收購了eMachines, Gateway與 Packard Bell,同時擁有了四個品牌,對此,蘭奇解釋說,電腦廠商應該學學汽車商,學學寶潔,他們擁有不同細分市場的品牌,消費市場可比商務市場要大得多。他用肯定地語氣說:“如果你想用正確的產品從精準的消費者上賺錢時,一個品牌肯定不夠用。”(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計劃在臺灣設立研發中心,與臺灣企業合作開發PlayStation3、PlayStation Portable等平臺的游戲產品。 報道稱,該公司將在臺北和高雄設立研發中心,總部位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