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的王偉(化名)最近有點惱。因為,TCL照明在上個月已經將民用照明的生產基地遷去武漢,而自己很可能也要被調往武漢工作。但是王偉已經在TCL總部所在地惠州購房,小孩讀書和太太工作的地點都在惠州。
“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相比TCL電腦,我們已經很幸運了。”王偉表示,在TCL集團(000100.SZ)最艱難的2005年和2006年,很多TCL照明的員工都以為,TCL集團會將TCL照明給賣掉。
其實,王偉的幸運感覺來自于與TCL電腦的對比。
去年10月,被TCL集團出售了82%股權的TCL電腦僅剩下幾十號人從深圳遷回惠州,其業務也被萎縮到僅剩下少量的行業訂單,相比當年曾經的“國產PC前三強”的輝煌,TCL電腦人的心中可能也只有痛苦。
然而,這所有的痛苦和離別都是為了一個目的:TCL的重生。
鷹之重生
今年第一季度,TCL再次將北美生產基地的員工裁減了40%,降低了31%的相關固定成本,還將32英寸液晶生產線從墨西哥遷移到惠州,以改善供應鏈效率。
1月7日,TCL集團將TCL無錫數碼公司45%的股權轉讓給關聯公司萬通新創。而TCL不僅獲得約1億元的轉讓款,而且還通過萬通新創得到5750萬元的委托貸款。
“無錫彩電生產基地還在正常運作,不過,生產廠房變為租用的了。”TCL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聚集核心業務。
“40歲時,鷹已經老了。喙變得又長又彎,取食困難;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捉獵物;翅膀變得沉重,飛翔吃力。”“鷹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待死亡的到來,另一個是經歷150天蛻變,通過擊打巖石,讓喙脫落,重新長出新的;用新的喙拔掉老化的趾甲;再用新長出來的趾甲拔掉身上的羽毛。”
這段2006年TCL董事長李東生寫下的《鷹之重生》的比喻,已經在幾年中被提及無數次。而迄今為止,TCL產業版圖重構的重生計劃仍然在痛苦中進行。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非核心的業務逐漸被“修剪”,核心的液晶電視業務已經向上生出了“模組”項目;TCL的全球供應鏈已經重建;TCL的管理團隊已經重整……
200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TCL集團收入77.23億元,同比減少13.26%,實現凈利潤1495萬元,同比減少96.67%。在全球性金融海嘯影響下,TCL海外銷售收入同比減少37.15%。
3月初,TCL液晶模組首條生產線已完成試產,月產量達到5萬臺。4月底,TCL集團完成定向增發,募資9.045億元。
“已經有足夠的資金實施液晶電視模組項目,提升TCL在全球液晶電視領域的競爭能力。”李東生表示,TCL將在2010年一季度前分期完成8條模組生產線建設(目前已完成兩條生產線的建設,今年將再建成四條生產線,明年初增加兩條生產線)。
“TCL液晶模組的量產將會使整機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李東生說。
痛苦的減法
現金、利潤和企業的健康發展遠比龐大的規模更重要,這應該是所有劫后重生的TCL人的共同看法。然而,醒悟的過程卻是痛苦的。
2005年年底,TCL以16.9億元的價格,將國際電工和智能樓宇兩塊業務賣給法國的羅格朗;2007年年底,TCL又以6000萬元出售電腦公司82%股權給香港一家企業,甩掉了電腦業務虧損的包袱;TCL還在2008年完成了5億美元出售低壓電器業務的交易。
這些“減法”要是放在六七年前,可能所有的TCL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2003年,TCL集團提出了名為“龍虎計劃”的戰略發展規劃,要在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700億元,2010達到15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基于上述宏偉目標,2004年TCL跨國并購了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而當時TCL已經形成以家電、信息、通信、電工四大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群,產品線除了彩電、手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空調外,還有電話、小家電、照明、電工、智能樓宇、數碼產品等等,幾乎用電的產品,就沒有TCL不涉足的。
然而,大而全的惡果也很快體現。
2004年TCL營業收入402.82億元,實現凈利潤2.45億元。2005年營業收入516.76億元,虧損3.2億元。2006年營業收入468.55億元,虧損19.32億元。因為連續虧損兩年,TCL集團戴了“*ST”的退市風險警示帽子。
“減法不僅甩掉一些業務虧損的包袱,還獲得實際的現金。”TCL集團營業有關人士指出,盡管很多TCL人在2005年、2006年、2007年經歷難言的離別痛苦,但也為TCL的重生奠定了基礎。
2007年,TCL集團營業收入390.63億元,同比減少19.81%,實現凈利潤3.96億元,一舉摘掉了“*ST”的帽子。200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4.14億元,其中銷售收入373.67億元,同比增長2.46%(可比數據剔除了已轉讓的電腦業務和低壓電器業務的銷售收入),實現凈利潤5.01億元,同比增長26.60%。
“現在TCL內部會議講得最多的兩個詞是‘健康’和‘成本’。”一位TCL集團內部人士說。(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去30多年,是微軟定義了軟件的概念,尤其是作為一種商業形態的軟件。在微軟界定的軟件概念之下,幾乎所有向微軟發起挑戰的軟件,都毫無例外地或折戟沉沙,或無功而返。盡管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壟斷指控和可怕的懲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體驗重生的痛苦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