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iPhone奇跡,一直是諾基亞的一塊心病。現在諾基亞想在新領域也開發一款具有iPhone效應的“全新的產品”—不是智能手機,不是上網本,而是完全按照移動互聯網要求開發的產品:口袋大小、24小時待機、永遠在線和具有強大的移動應用。可以說,“新的產品將完全按照移動互聯網對終端設備的要求去開發設計。”
《時代周報》記者 李瀛寰 發自北京
因為有“2006年高調合作而未成功”一事在前,這一次,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合作,顯得低調,而且業界反響也頗為平淡。
在3G的催動下,移動計算市場正日漸成型,這是一個業界都想爭搶的戰略制高點。英特爾與諾基亞也不例外,一個是全球手機市場的第一,一個是全球PC芯片市場的第一,兩家率先跨界合作,但卻把產品計劃指向幾年后的未來。
在市場迅速變化的今天,英特爾與諾基亞是怎樣的一種合作?
虛虛實實的聯盟,彼此的心照不宣,兩家的合作能為業界帶來些什么?是否會成為后Wintel時代的新寡頭?
沒有時間表的“全新產品”
英特爾與諾基亞的這一次合作,沒有太多細節,也沒有提到具體的產品計劃,讓外界心存疑慮。
英特爾與諾基亞在近日共同發表的聲明中稱,雙方將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新型移動計算設備與芯片組架構,從而將計算機的強大性能和高帶寬的移動寬帶通信和互聯網接入相結合,使互聯網和手機、計算機進一步融合在一起。
除了上述宏觀的愿景之外,具體合作細節就是,諾基亞將購買英特爾的芯片,而英特爾將申請諾基亞的手機無線電技術授權。此外,兩家公司還打算在移動產品所用的軟件上展開合作,包括英特爾支持的Moblin操作系統和諾基亞的Maemo操作系統,這兩個系統均采用了不同版本的Linux開源操作系統。
6月25日,就與英特爾合作一事,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鄧元鋆稱,兩家將研發全新的產品,“既不是上網本,也不是智能手機,要做的是全新的移動計算產品。”
鄧元鋆表示,雙方研發的全新的移動計算產品,將基于用戶的需求,會有這樣幾個特征:口袋大小、24小時待機、永遠在線、強大的移動應用。可以說,“新的產品將完全按照移動互聯網對終端設備的要求去開發設計。”
談到與英特爾合作的細節,鄧元鋆表示,雙方之前已經有一些合作,會把之前的工作組、工作團隊進行重新部署。至于何時會推出“全新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因為只是一個長期戰略計劃,因而,市場對兩家合作的反應比較平淡。消息出臺后當日,英特爾估價微漲0.83%至15.81美元,諾基亞微跌0.78%至10.21歐元;而手機芯片霸主高通則是微跌0.31%至44.35美元。
兩大巨頭的真實困境
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計算產品,可以用“現在進行時”來形容。但是,英特爾與諾基亞合作之后的產品計劃卻打出了“將來時”,而且是幾年之后。
在市場瞬息萬變的高科技領域,兩家居然如此“沉穩”,人們不能不思考,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合作,是怎樣的一種合作?
之所以有上述的疑問,根本原因在于,在移動計算領域,英特爾和諾基亞都不是新手,兩家此前都已經為此大費腦筋,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
毋庸置疑,漸顯老態的諾基亞已經走下坡路,尤其是這兩年,諾基亞被蘋果的iPhone搞得有點“灰頭土臉”。
但是,在終端產品上,諾基亞也在研發,尋找位于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的革命性的新產品,并將之轉化為企業利潤,事實上,這已經是諾基亞的當務之急。因而今年2月,才會傳出“諾基亞要推出上網本”的傳言。雖然諾基亞進行了辟謠,但從諾基亞CEO康培凱所說的“Never Say Never(永遠不說不可能)”中,可以感覺到,對類似于上網本的移動計算產品,諾基亞已經考慮了很久。
英特爾呢,在移動計算領域其實布局良久。英特爾定義了“上網本”這個概念,沒想到這個產品逆市而動,帶動了一個市場。英特爾“沒想到”的背后就是準備不足,為上網本提供的凌動芯片“功耗太大”而無法支撐更長的待機時間,并遭遇到新對手高通的嘲笑—“我們的Snapdragon不需要風扇來散熱”。去年以來,英特爾一直為“功耗”而費神。
前不久,高通定義了“Smartbook”,這是基于智能手機和上網本之間的產品。高通的態度和目的,非常明確,要在移動計算領域再一次定下自己的標準。最重要的,高通的Snapdragon芯片既可以做到低功耗,又能做到高性能計算,這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敲響了警鐘。
事實上,英特爾來自計算領域,劣勢是電池功耗,產品不能24小時待機;諾基亞來自通信領域,劣勢是計算方面,智能手機雖能24小時待機,但畢竟達不到筆記本的計算能力。之前,英特爾也好,諾基亞也好,都基于各自的領域發展移動計算產品,但做來做去,還是突破不了各自的瓶頸。
現在,兩大巨頭認清現實,走到一起。兩家的聯手可以真正做到揚長避短,把計算和通信領域的性能與功能融為一體。
結合雙方優勢,結合雙方在移動計算領域的經驗積累,“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合作,應該很快就能拿出產品”,BDA聯席總監、分析師張宇說。
但是,雙方合作雖然看似熱鬧,但并沒有產品推出的時間表。“對業界來說,還沒看到他們有什么創新”,張宇一語中地,代表了業界對兩家合作的真實看法。
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其實,英特爾和諾基亞在2006年底就有過一次高調的合作。
當時,英特爾表示,要向諾基亞申請3G調制解碼器的技術授權,并把這種技術應用在迅馳筆記本電腦中;而諾基亞則宣布,與英特爾合作開發新一代的WiMAX寬帶技術,甚至還打算推出一款基于WiMAX的網絡平板電腦。
但幾個月之后,這項合作悄然告終。的確,三年之前,諾基亞在全球市場正處于上升勢頭,移動通信行業與運算行業的融合也沒有堅實的市場需求做支撐。而英特爾也沒有面臨PC市場下滑的大背景。
正如諾基亞設備業務部主管Kai在6月24日所說:“合作的正確時機到了。”但是,合作的時機到了,雙方的心態也變了,“尤其是蘋果iPhone所造就的市場地位,讓雙方都想成為新領域的iPhone”,一位接近諾基亞的分析人士稱。
蘋果的iPhone奇跡,一直是諾基亞的一塊心病,但跟在后面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諾基亞想做的就是,在新的領域,也做一款具有iPhone效應的“全新的產品”—不是智能手機,不是上網本,而是完全按照移動互聯網要求開發的產品。
但這個想法,英特爾就沒有嗎?用自己的芯片控制一個更大的市場,形成一個類似于iPhone的受用戶追捧的市場,這同樣也是英特爾的愿望。
從英特爾與諾基亞的這次合作中,可以看到,英特爾將獲得諾基亞的IP授權。對一直專注于藍牙、Wi-Fi和WiMAX的英特爾來說,3G有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那么,通過這次合作,通信領域的3GPP調制解碼器技術將融入英特爾架構的芯片組,這種新的芯片將為智能手機、MID及上網本等終端帶來更加靈活的選擇性。而諾基亞將可以采用英特爾的芯片,這也能夠為其包括智能手機以及未來新型終端在內的產品提供更加強大的運算能力。
從這個合作協議中看,雙方已經實現了“交換優勢,彌補劣勢”的目的。事實上,雙方通過協議已經可以實現各自向移動計算領域進軍的目的了,所謂的“合作”以及“全新的產品”看來更像是“交換的煙幕”。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中國大區總裁楊敘前不久接受采訪時的話,其實就是最好的例證,楊敘表示,“蘋果現在已經成為了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先行者,它擁有該商業模式每個環節;谷歌現在也著手在做,Android平臺就是他們未來從系統平臺向下游延伸的工具”,而英特爾的工具,正是自己既熟悉又新鮮的融合終端芯片。英特爾和諾基亞的合作協議并未聲明排他性,將來英特爾利用諾基亞授權的技術開發出來的任何芯片組,也可能供應其他手機開發商。
不可否認,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也會給業界帶來不小的沖擊,甚至有人認為,兩家的合作會成為“后Wintel時代的新寡頭”。對此,張宇認為,兩家的合作不會帶來更大意義上的壟斷,“這個市場不是一個類似于PC的獨立的新領域,而是一個細分領域,原來比較成功的公司會延續其優勢,在這個新領域,大家都有機會,還沒到某家就能獨霸市場的時候。”
也正因為如此,英特爾與諾基亞,既合作,又競爭。在合作之外,更是競爭對手。這是一個虛虛實實的聯盟。(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報紙報道稱,東芝第二季度的運營虧損可能在500億日元左右(約合5.4億美元),而它在去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740億日元(約合8億美元),減虧幅度約為32%。 北京時間7月11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紙報道,由于閃存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