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其次就是足夠的耐性。也許會有企業家把發展看做是一件輕松快捷的事兒,認為成功是90%的創新加上10%的努力。事實并非如此。成功的確需要出眾的想法,但更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以及時間的付出,也許是一兩年,甚至是10年。
很多事物在真正得到認可前,往往都需要10年時間。你也許不相信,但這是真真切切的事實。Windows的發展歷程是這樣,SQL數據庫亦如此。同樣,Google的成功,也是在艱辛付出數年后才實現的。在這過程中,或許會有少許的期待,但更多的是磨合,這也是微軟早期的發展歷程。
我與比爾的“碰撞”
我和比爾·蓋茨是在哈佛認識的,大二的時候,我們成了好朋友。那時,還有比爾的高中同學,他們在念高中時就創辦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專門開發可以分析道路交通數據的軟件。在過去,當你駕車駛過其中一根橡膠管時,它就會在安置于馬路邊一個盒子里的磁帶上打一個孔。比爾和保羅注意到了這種被稱作英特爾4004的裝置,就開始著手為華盛頓研發這種記錄軟件。
之后比爾考入哈佛,但他們仍然熱衷于微處理器的研究。保羅希望能開辦一家專門制造帶微處理器的電腦公司,不過比爾并不認同這樣做。他對保羅說:“保羅,我很清楚咱倆真正擅長做的是什么,那就是軟件,所以還是不要有那種想法的好。”
大二那年,《大眾電子》雜志的封面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的是首臺名叫Altair的微處理器電腦。那時,比爾和保羅就決定要為這臺機器開發出一切可能運用的軟件。顯然,他們沒能辦到,僅是開發出幾款關鍵的軟件程序。隨后,他們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開始正式投入運營。直到1980年我加入的時候,公司總共有30個員工,全都是程序員,沒一個是商科出身,我就成了負責商業這一塊的人,盡管連我自己也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老實說,我真正做過的無非就是招聘面試,還有營銷之類,在這方面還真稱不上一個合格的員工。那時,公司進賬很少,所以財務報表內容也不是很多。在那之后,公司就不斷地在磨合中向前發展,真可謂一分創新需要花費九分心血。創業之初,我們沒有更多非常出色的員工(除了比爾,還有四五個不錯的人)。在加入公司大約一個月,我來到比爾的辦公室,告訴他我們需要再招18個人。
“史蒂夫,你應該知道我們現有的人并不是十分優秀,為何還要再招18個人呢?難道你想讓我們破產不成?除非你能做得比現在更好,不然的話,還是回你的斯坦福繼續念書或者做點別的。”比爾說道。自那以后,我們開始在招人上下功夫了,努力尋找真正優秀聰明的人才。
機會永遠存在
我們制造了一些產品,但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當我決定放棄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學業而加入這家研發軟件的小公司時,我父母認為我一定是瘋了。那時我對他倆說,“爸,媽,我們做的就是為個人電腦研發軟件,所以才決定離開斯坦福。”
父親對此不很理解,他質問我,“軟件是個什么鬼東西?”我母親也說,“別人為什么非得要臺電腦呢?”我們正在談論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兒,那時的生活顯然與現在大相徑庭。但我父母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正好反映出那時的外部大環境并不十分看好這東西,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阻礙。
換作現在,你或許會問,過去科技發展的那些美好時光是否已經過去了?這也是那些剛起步創業的人常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在他們看來,在過去這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間,科技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不是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飽和了,再也不容他人插足了呢?
我的答案是:不!而且永遠不會!事實上,只要看看現在的科技行業,不難發現其實到處是各種規模的公司,既有幾家巨頭企業,也有一些中等規模的公司以及許許多多的小企業。而這個行業本身充滿活力的特性,也決定了各企業間的實力一直在發生著此消彼長的變化。與此同時,新生事物也在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就在我們說話這會兒,芯片運作的方式也許就已經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使自己發展壯大。
今天,你們學習計算機語言,若要編寫程序的話,還得學會用計算機語言來寫。若要運行程序,找到文件,打開、復制、粘貼,目前的電腦指令,尚不能為我的斯坦福之行做好準備,而我的秘書卻可以打理好這一切。我相信,像這樣的指令,在未來的數年內就可以實現。
你甚至不用培養自己對科技領域的興趣,軟件的發展勢頭,必將為許多行業帶來一輪翻天覆地的變化浪潮。它將改變的觸角伸向包括能源、環境科學在內的各個領域。軟件的影響力還將更加廣泛地顯現出來,對此,我抱有極大的熱忱和期待。
身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我相信一切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們會說,互聯網已經誕生15年,各式各樣的事物被不斷創造出來,而就在眼前,整個科技世界也正在經歷著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創新永無止境
自我加入微軟以來,僅編寫軟件的基本范式就發生了數次改變。此外還有客戶服務器、個人電腦、互聯網,以及我們目前正致力于的Web2.0和Web3.0。當前新涌現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腦、智能電視等,也為這一商業領域的變化和發展創造了無限的機會。
許多人都提出這樣的疑問:市場是否會持續需求智能手機、智能電腦等呢?答案是肯定的。的確,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最好的,而這些東西又是如此廉價。正如比爾在創建微軟之初所說的那樣,硬件只代表著自由智能的形式,我們還需軟件使其運作起來。
我們正致力于為互聯網開發一個嶄新的智能應用程序平臺,將其稱為WindowsAzure。今年,微軟將投入90億美元用于RD研發。我沒法想象這筆巨大的資金要怎樣運作,但我每天又不得不從事這項工作。這意味著我們擁有4.5萬人進行軟件開發,更重要的是,在未來12個月內,我們還有可能投入同等規模的資金,當前的經濟形勢暫時不允許我們這樣做。不過,這也正好反映了我們對這項研究成果保有十足的信心。
當前,微軟所處的地位有些微妙和有趣。我們已經擁有了這些大份額的商業,但我們還不得不繼續改進。就比如Windows這樣的產品,在某種意義上說,目前的這個版本或許會和上一個、上上個版本的表現持平,但又有區別。也就是說,不管怎樣,我們都還得持續不斷地改進。
對風險投資家們,我想說的是,今年的風險投資機會或許會比去年少了,不過在我看來,整個市場實際上還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因此,不管你是打算加入一家剛起步的企業,還是自己創辦一家公司,或是加入一家像微軟這樣的大企業,我認為都存在巨大的商機。
早前,我就已經談論過有關創新這一概念的定義范圍,而現在我仍然愿意再一次老話重談。相比,你們身處一個更好的時代,這都多虧了信息技術的力量,為創新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僅在科技本身,在科學、醫療甚至教育領域,它也展現了其驚人的力量。只用一臺電腦,你就能夠改變現在這個世界,而在過去,這一切是不敢想象的。
有人質問:我們當前正面臨能源問題,解決方案在哪兒呢?答案就是,我們需要研發出更好的軟件。不管你認為解決的最好方法是找到新的能源替代品,或是制造出能夠掌控新能源的輔助工具,我相信都離不開軟件,因為后者也將毫無疑問地加速這一進程。軟件的功效同樣也將發揮在推進醫療研究的進程上。此外,還有教育領域。說起教育,這永遠是一個投入不足的領域。
我個人認為,各式各樣的企業還會如雨后春筍般陸續涌現出來,而當前還只是處于初步階段。同樣,在軟件研發的基礎上,我相信微軟以及這個行業還將創造出更多無限的機會和可能。盡管當前我們身處一個經濟形勢嚴峻的時期,但也正因此才有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年一度的英國超級品牌500強評選結果顯示,微軟今年重新奪回了英國最強消費者品牌的殊榮,而去年排名第一的谷歌則滑到了第三位。 今年專家組一共列出了1400余個參選品牌,一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軟件行業蘊含著無限潛能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