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火狐中國版2009.7正式發布。FireFox希望通過這種專為中國用戶定制版本的方式來尋求份額。此前,它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30%,但在中國卻不足4%。
誰搶走了FireFox的地盤?根據艾瑞調查的統計,中國瀏覽器市場按月度有效使用時間統計,IE的份額不足60%,傲游、騰訊TT、搜狗、360和世界之窗等中國本土瀏覽器則合力搶走了35.6%。
目前國內有三十余款本土瀏覽器。這些圍繞IE內核開發的產品也許占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卻并沒有獲得技術流派的尊重。謀智CEO宮力表示,中國排在FireFox前面的瀏覽器,都是山寨IE,而山寨IE沒有前途,“它們在創新方面非常貧瘠,又不掌握技術核心,很可悲。”
創新的方向分歧
中外瀏覽器在“創新”方面的方向分歧,在過去一個月表現得尤為明顯。
國外瀏覽器依然崇尚技術驅動:Opera推出了Opera Unite,這種基于瀏覽器的在線協作技術讓每臺電腦都可以成為服務器,Opera認為這將“重新定義網絡”;微軟揭開了Gazelle瀏覽器的面紗,這個以操作系統思路開發的瀏覽器可能取代IE;FireFox發布了蓄謀已久的3.5正式版,通過全新Javascript引擎、對HTML5的支持和地理定位等重大創新,短短幾天就把IE的市場份額首次打到60%以下;Google則宣布推出基于Chrome瀏覽器的操作系統。不難看出,這些創新都著眼于核心技術,并且往平臺的上游(如操作系統)和前沿標準(如HTML5)挺進。
相比之下,中國的瀏覽器開發就相對“低端”。傲游在蟄伏數月之后發布了2.5.2,改進良多,卻基本都圍繞應用層面上的便捷與效率;搜狗把教育網加速改為全網加速,但這項源自國內用戶環境的創新,依然受到技術流的質疑——這是瀏覽器該做的事情?與此同時,世界之窗等瀏覽器也都紛紛發布新版本,同樣少人關注。
瀏覽器開發者王棟這樣描述中外瀏覽器創新的差異:“國內的創新是戰術層面的,勝在生動、實用;國外的創新是戰略層面的,勝在產品影響力和對未來趨勢的把握。”
王棟認為,戰略家值得尊重,但狙擊手也可以當英雄,方向不同沒法比較優劣。傲游屢獲國外獎項似乎也驗證了王棟的說法。
中國式創新:迎合最大眾化的需求
狙擊手并非沒有戰略家的抱負。搜狐高級副總裁王小川說:“我們正處在瀏覽器變革的時代。”傲游總裁陳明杰說:“瀏覽器的價值在于它的戰略意義,我們對瀏覽器有很多超前的理解。”
兩人都努力用長遠眼光引領各自團隊在瀏覽器領域的創新開發,但他們身處的領域有更務實的產品衡量標準。在華軍軟件園“主頁瀏覽”分類中,下載量居前的本土產品有傲游、騰訊TT、IE伴侶、飛騰和麒麟瀏覽器。它們在產品介紹中強調的共同特點是:小巧,基于IE內核,能與IE同步;占用資源低,速度快;提供截圖、填表等實用功能;集成導航或其他有鮮明中國互聯網特色的服務。
傲游
推薦閱讀
截至6月30日,我國受理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29804件,與去年同期的13999件相比增長了112%,批準軟件著作權登記28748件,同比增長了100%。 15日從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獲悉,今年上半年我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又呈現出快速增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