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上網本”的產品可能不是未來,但它毫無疑問顛覆了現在。
幾乎所有的PC制造商都開始進入上網本市場,無論是惠普、戴爾,還是中國的聯想和方正——唯一搖擺不定的是蘋果。從1990年代就開始統治PC行業的Win-Tel聯盟也在某種程度上為此改變自己:微軟以不足以往售價1/4的價格授權自己的操作系統給上網本;英特爾更小、更便宜而不是更快的處理器阿童木也瞬間成名。
有人稱它是PC行業的拯救者,也有人說上網本遲早會把這個行業推入死亡。它最大的創新似乎就是把一部分電腦功能放到一個更便宜、體積更小的軀體中。眾多工程師認為這個產品一文不值——但是它確實值點錢:普通筆記本電腦價格的四分之一。另外,毫無疑問,它更小、更輕、攜帶更方便,又擁有電腦中人們最需要的功能。這些特質讓上網本成為銷售明星。
即使是上網本的擁護者也不能肯定它就是未來,但是這款產品確實可能通向未來——如果你承認電腦的未來應該是更便宜、更便捷而不是更昂貴、更笨重的話。創新應該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毫無疑問是技術更領先;另外一個方向則是更適于消費。如此來衡量,無論是試圖把電腦變得更便宜更便捷的上網本,還是嘗試把電腦功能集成到手機上(因此也更便宜更便捷)的變種手機,都是創新。
讓我們回到源頭,去探究這樣一款備受歡迎和備受爭議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這個對PC業而言兼具天使和魔鬼特質的主意又是如何被想出來。
王家衛的電影 《2046》中有一句讓人難忘的臺詞:“同樣一個人出現在你生活中不同的時間里,結果完全不同。有的時候,他出現得太早,有時他又來晚了。”而在風云詭譎的商業世界,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出現似乎比偉大的創意還要重要,所以你不必為那些過早出現者哀嘆,因為選擇時機本身就是種智慧。這一論斷同樣適合于描述“上網本”的出現。
事實證明,人們只承認華碩是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上網本”的公司,雖然早在此前惠普已經推出過Jornada、索尼也有了PictureBook,這些都是介于筆記本電腦和掌上電腦之間的“小型電腦”。這樣一臺小小的機器幾乎拯救了整個萎靡不振的筆記本電腦市場,它不僅讓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登上了《福布斯》、《商業周刊》等國際主流媒體,也讓華碩一時間成為最富創造力的公司代表。
2007年10月,華碩推出了小尺寸、超便攜電腦EeePC,這款售價僅為2999元的微型電腦的主要功能就是上網。面對這臺小巧的計算機,整個業界爭論不休,科技極客們譏笑它是“廢物”和“垃圾產品”。然而,大眾消費者卻不能抵制廉價和易用的誘惑:EeePC在臺灣發售時,商店門口上百人長隊待購,開賣十分鐘就被一搶而空。接下來的事情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惠普、宏基、聯想開始紛紛效仿,就連整個PC業的規則制定者英特爾,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上網本”的新游戲中。
那么,這樣一款顛覆性產品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減法哲學
施崇棠酷愛佛學,他喜歡把人生比喻成一次修行。2006年10月,55歲的施崇棠開始想做一臺“夠用就好”的電腦,這一次,他將佛學中的“舍得”用到了他的商業構想中。
事實上,這個想法已經在他腦子里存在了好幾年,只不過他一直認為時機并不成熟。2006年,全球電信業紅紅火火,WiFi這樣的無線技術大行其道。人們無論走到哪里,似乎只要有三樣東西就夠了: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免費的WIFI和一臺輕巧的電腦。
“最初開發的時候就是一個念頭,‘夠用就好’,把傳統筆記本電腦額外的功能統統去掉,但又能夠完全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這是減法哲學。”華碩EeePC全球產品經理吳南罄說,“公司大多知道怎么把大量功能裝在一起,但能夠小心翼翼選出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功能并加以強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7年6月,施崇棠決定實施這個想法。首先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開發團隊,從研發、工業設計、產品規劃、市場等各部門抽調骨干力量組成。施崇棠決定用“有點先進、又不會太先進”的方式來控制研發的調子,同時摒除原來設計筆記本電腦的思維模式。
當時華碩內部有人提出反對,為什么EeePC要用全新的團隊,而不干脆讓原來做筆記本電腦的團隊來開發?“這根本沒必要吧,不就是一臺小型筆記本嗎?”
“后來還是決定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我們把這叫做‘破壞性創新’,讓大家忘記掉所有過去做的東西。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如果我們把EeePC交給原來的筆記本團隊,舊有的思維方式就會占上風。”吳南罄說,“其實‘破壞性創新’的做法,跨國巨頭經常用,比如索尼,做同樣一個東西會有不同的隊伍去競爭。”
“大部屋”中的秘密研發
由于這是一個全新的構想,為了避免開發過程中用E-MAIL和電話溝通產生誤差,施崇棠決定將項目涉及的所有人都轉到臺北總部大樓的地下室內,進行封閉開發。華碩公司市場、研發、工業設計、產品等所有參與測試單位的核心人物,都被集中到這個地方。華碩的員工稱之為“大部屋”。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場景:6月炎熱的臺北,華碩總部地下室一間50多平方米簡陋的會議室內,十多個不同部門的主管擠在一起,大聲打著電話和討論問題,每天開無數個會。而被挑選進“大部屋”的這些人,性格上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愛冒險,頭腦靈活,愿意嘗試新的突破。
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Eee家族產品經理黃國洋說,EeePC的開發涉及上千個零件,牽扯到數十個部門,而且是全新的東西,將大家都集中在一起,溝通會很迅速,一個人講電話,其他人都聽得到。所以,你知道別人在做什么,他最care的地方在哪里。“比如說要把一個元件放在這里,但放不下,負責主板研發的人就會把它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這時候負責散熱設計的人馬上就能知道這個改變,于是他會直接說,如果你這樣放,我建議你要稍微做些修整,因為對散熱比較好。”
靈魂人物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真正的靈魂人物是華碩CEO沈振來,他在臺灣被稱為“EeePC之父”。
每個星期沈振來都會到“大部屋”督陣,工程師出身的他對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都表現得非常狂熱。一個細節是,最近擺在這位CEO桌上的是《配色的魔方》。他熱衷和員工討論研發與設計的話題,“要經常去商場逛逛,產品的賣相其實是最重要的。”沈振來總是這樣說。
由于一直強調對美學的運用,沈振來還請來臺北知名美學教授在華碩內部開設課程,講解產品外觀設計,包括顏色、造型以及其他設計元素。他不認為美學只是工業設計師們的事情,要求每個團隊都必須來聽美學課程,并考勤。在他看來,只有這樣,各個部門之間才能對話,否則研發工程師會聽不懂設計師的語言,更無法撞出火花。“只依靠一個專業的IdeaTeam(創意團隊)想出的東西可能會有偏頗,所以整個設計必須從一開始就要讓產品經理和市場經理加入進來,要多聽他們的想法,把用戶的聲音轉化成工程師的語言。”
“在EeePC的開發中,設計師常常會走過來對我說,這里小了一個R角,這里是仿什么的設計,如果你不懂他們的語言,聽起來就好像天方夜譚。”吳南罄說,“所以我們的做法是把美學當成一個重要的評量指標,唯有把它落實到日常生活,你才會真正地認真去學美學。這件事情聽起來是有一點詭異,但是其實只有隨時把這件事情當做呼吸空氣一樣,才會有效。否則,就會成為一種內耗。”
“唯美本身也是創新的一部分,要把電腦設計成一種帶出去可以讓人感到榮耀的東西。”沈振來這樣說。
“每次開會的時候,他只要花5分鐘的時間,就能很清楚現在大家的執行狀況,哪里出了問題需要改進。”一位設計師這樣告訴我,“他對產品精細設計的要求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比如考慮到‘上網本’要在移動中使用,所以電池的待機時間變得非常重要,于是,原本規劃兩顆鋰電池的空間,硬是塞進了四顆,讓待機時間可以達到四個半小時,而且還要求散熱結構維持跟人體體溫相同,以及五秒內必須完成系統恢復的機制等等,這些都是看起來很難完成的要求。”
正是由于這種熱情,在 “上網本”開發的過程中,產品經理們經常會聽到沈振來提出的各種建議,他總是有很多的想法,除了如何改進產品之外,沈振來還將未來構想擺在每個人的眼前,包括EeePC的整體產品策略、全球如何布局銷售、未來的產品走向等等,他要讓每個人都事先清楚。
挖掘勝過傾聽
在沈振來的帶領下,“大部屋”的秘密開發速度驚人地快,從策劃到研發再到上市,只用了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EeePC產品創意模型開發出來之后,立刻交到了大陸的工廠測試量產可行性,一開始做兩百臺的小輪測試,在最后一個階段,進行了千人測試。吳南罄介紹說,EeePC的千人測試,并不是隨意進行的,“我們會要求測試的人去填你的背景是什么,你會拿給誰測試等等。金融業和媒體界人士是我們的主要客戶群。”
在華碩,產品開發后的商業測試和開發前的調研同樣重要。“其實消費者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你他想要什么東西,他內心深層的渴望是什么樣的。可是當你生產出這樣的產品的時候,他們會說,哇,這就是我想要的。因此,來自于那種有關未來產品的調研的收益并不大。真正在產品構想中扮演主角的是我們過去一直在累積的市場回饋。”吳南罄說,“我們在多年來筆記本電腦使用者的回饋中抽絲剝繭,試著分析他們到底有什么樣的消費者需求。”
沒錯,人們無法準確詳盡地描繪出他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產品,這就好像世界上大多數人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任何一款明星產品的誕生,都不是源于大眾口中的描述,而是來自產品開發者的觀察。
“很多人買一臺很貴的筆記本電腦,其實是他不太需要的東西,就好像一些軟件,有很多很復雜的功能,但你可能只會用其中的一兩個功能。不過,產品創意出來之后,商業可行性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吳這樣說。
2009年,華碩和英特爾一起做了一個市場調查,結果發現買EeePC這種電腦的人,有92%都把上網當做第一件事情,這一點和華碩最初的構想是一致的。
細節的感染力
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一些細節往往會決定產品的成敗。一款產品的成功與否在于你是否能夠拋棄一些東西,同時挖掘出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EeePC第一代成功的關鍵是我們選對了非常合適的尺寸——7英寸。這個尺寸太重要了,因為我們發現很多使用者想要用手機上網,但是熒幕太小,他用筆記本上網,又好像大材小用。這中間其實就需要一個產品,這個產品不能取代筆記本和手機,但是它確實是一種消費者需求。”吳南罄說。
當時,華碩內部有人提出屏幕的尺寸是不是應該比7英寸更小,但是,這個建議很快被否定。因為,那樣看上去更像一部碩大的智能手機。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7英寸屏幕比6英寸在成本上更加劃算。
除了尺寸之外,“大部屋”中的研發經理們還為其他一些細節爭論不休,比如開機的速度。華碩的決策者們一開始就對研發人員提出要求,EeePC要在十秒內完成開機運行——在今天的硬件環境和軟件體系下,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沈振來強調:“我們不希望用戶感覺到EeePC是一臺電腦,而要把它當成生活用品的前提是——開機不能讓人等上三分鐘。”于是,硬件設計師只得一再修改規格,將EeePC的開機時間縮短到20秒內。
吳南罄說:“在細節設計上,我們需要的是感染力。也就是說,任何細節都不能是普通的。比如,EeePC貝殼機掌托處有一個叫‘自玩處’的設計,它要做得比旁邊更凹陷。這是因為用戶拿起電腦的時候,如果它是平平的,就很容易從手中滑掉,但如果它凹下去,拿起來就會更輕松,而且不會滑落。”
這樣細節化的設計還有很多,比如在鍵盤設計上,為了讓使用者手指肚與按鍵的接觸面積增加,以及克服歐美人的手型較大而不適合使用小鍵盤的問題,設計師們在鍵盤細部做了很多的調校。
顯然,這些創新的細節在華碩內部被高度重視。每周三華碩的設計和研發部門都會開“頭腦風暴會”,每個人都要告訴其他同事在這周里看過什么有趣的展覽和設計,最近街上流行什么顏色的服裝、世界上出現了哪些有新技術和創意的電子產品等等。當然,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討論產品創新。一旦出現好的創意,就會成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由各個部門指派最擅長的人加入,每周開一個碰頭會,當然,必不可少的是,產品經理會隨時評估這些創意的商業可行性。(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蓋茨在訪問新德里時,呼吁印度政府加速實踐其對研發的承諾,并推進本土博士人才的培養計劃。 7月24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鼓勵印度IT產業從廉價勞動密集型向高端研發技術型轉型,使該產業保持其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