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們還關注效率,我們有一個簡歷群發給這個行業的獵頭,我想讓別人知道,完了之后還可以將我的簡歷置頂,讓別人發現我,這是符合中國人現在可能很多人想是金子就怕別人發現不了,其實不是,現在太多金子了,你必須懂得如何去推薦自己,自薦自己。
然后我們也發現中高端人才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在職人士對隱私有非常大的關注,在企業里面我想沒有人膽子大到說我當老板或者同事面去上一個招聘網站。所以手機端這一塊的應用也是符合2012年互聯網的主題,移動互聯網,我們也在移動這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們也了解到在職人士對移動隱私的需求非常強烈,在企業內部,他不可能用企業的網站,不可能用企業的電腦來去上這個網。但是它可以在手機上上這個網,同時當獵頭或者這個企業的HR給你推薦職位的時候,你可能用傳統的模式告訴說,我的郵箱是多少,然后發出去,說不清楚,我給你發短信,然后他把職位的描述發到你郵件里去,發郵件的時候,你又沒有時間及時查郵件,你要回到家里查郵件,非常不方便。但通過一個手機端的應用,獵聘秘書,你可以馬上獲得這樣一個信息,馬上就可以回復它,并且對這個職位進行評論,這就是我們在手機上的應用。而且我們發現在職人士大部分時間也還有很多,即使在辦公室里面也有很多移動辦公的機會,并不是那么多人經常時間的坐在電腦前,于是乎獵聘秘書就像你擁有了一個職場秘書一樣的感覺,是給你一個很貼心的幫助,這是我們最近在做的事情,如何去關注用戶的細節需求,真正把用戶的需求做到比較極致。
說到社交化平臺,我們第一個是非常關注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非常簡單,現在無論是微博,還是SNS的網站,都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其實我覺得大家細細想想,中國人真的有那么多的欲望在互聯網上進行所有的社該關系嗎?其實真的很少。因為什么呢?中國人的思維跟文化跟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人覺得說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體系,個人品牌很注重,在網上他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公開。但是在中國,你看微博,做這么大的平臺,帶V的用戶也不是很多,愿意去公開自己身份和信息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為什么這種信息也是成為了一種信任和信譽的一個平臺。所以我們提供最簡單的關系,當你在求職,目的性非常強的時候,你產品社交關系,你跟獵頭的關系,你跟企業高管的關系,你跟企業HR的關系,這是最簡單的關系,我們通過這個簡單的關系產生社會化平臺,同時我們關注職場社交,我們提供社交的職場問答,了解一下職場的信息,提供了一些搜索的平臺,我們提供職場的社交和問答,更多是關注職場和中高端人士的需求。
所以最后可能跟大家聊一聊我對社交網絡與招聘網絡的關系。現在有幾個不同的觀點在社會上流傳。
第一種觀點是認為這種商務社交的模式必定會打敗像網絡招聘的模式,我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說這句話自己本身有沒有做過招聘?如果你做過招聘是不會說這樣一句話的,因為中國現在的互聯網信息不是缺乏,而是太泛濫,而招聘網站它是有不從層次需求的,比如說我們說這種社會招聘跟校園招聘本身是不一致的,而社會招聘里面,對低端的基礎員工的招聘跟中高端的招聘又是不一樣的。而中國的這種各大招聘網站,像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等等,它們一定不會被滅亡,它們一定有需求,一定會在中國企業這種基礎招聘里面取得一席之地。所有那些吹概念說這個什么商務網站什么都是亂談,他們自身本身都沒有做過招聘,他就說這樣的論調,其實是不對的,這是第一個,我認為中國的網絡招聘一定會存在,而且它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在發展。
第二個論調,很多人認為是說,現在所謂的職業SNS能夠取代招聘網站,所謂職業的SNS只是一種概念,在場多少人是真正有自己職業SNS的圈子的,中國人的職業圈子更多的是在線下,更多的是在手機里,而不會是通過一個平臺網站的模式去建立自己的職業圈子,因為職業圈子,包括商務,包括談事情,談合作,在中國人的眼里,那是必須得見面的,必須有友好互動的基礎上實現的,而更不要說去招一個比較高端的中國企業里面的中高端人士。所以我會認為,在所謂的職業社交網絡里面,要去完成中高端人才招聘,這個論調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它不符合中國人的社交文化,也不符合中國職場的文化,很多時候這種職場文化里面,會反映中國文化是什么呢?中國社會目前我感覺還是比較急功近利,相對來說大家還是比較趨利一點的,所以在社交的時候,大家想的還是我的利益在哪里,所以這個都是很直接的有社交的目的性和關系。
總結而言,我認為社交網絡在中國社會它一定會有發展,但是社交一定不是這種網絡的目的,它只是個手段,它是為達到一件事情而產生的一種手段。所以這是我今天可能跟大家分享的一個對于中國的社會化招聘的一個模式的一個想法,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912/8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