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目前大多數個人購買的3D打印機,基本上以打塑料材質為主。對渴望用更貴的金屬來制作船模的申斯南來說,再等上一個五年,也許還是用不起。依據葉青的經驗,ABS塑料基本上只適合打印相對大面積的平面造型,石膏材質可以做相對復雜一些的結構,但表面更為粗糙、易碎,“至于一些高端的樹脂,能夠避免上述兩者的缺點。但比起用ABS塑料來做一個同等大小的東西,大概要貴上100倍,更別說金屬了。”
對此,國內3D打印機生產公司閃鑄科技市場部經理陳錚錚告訴記者,由于某些國外知名3D打印機專利期已過,變為了開源,今年以來一些國內公司在此基礎上通過細節改動,推出了自己的版本,并不斷推進價格下降。
目前國外一款功能相似、上萬元的產品,國內可以做到4000元左右,因此在外貿方向銷售很不錯。與之相比,國內銷售仍處于起步階段,即使號稱“中國首家專業桌面式3D打印機生產廠家”的閃鑄科技,目前年銷量預計為300多臺。另一家從2009年就開始從事3D 打印服務的杭州銘展公司則告訴記者,其第二代機型目前累計銷量同樣為三四百臺左右。而在美國,一家3D打印機生產公司一天的銷量就是100臺。
陳錚錚表示,國內產品其實在很多細節上都做了改動,像國外版本的噴頭容易堵塞、滑動時容易卡住等問題都做了優化,加之價格優勢,其實個人3D打印機層面,買國內產品的性價比絕對更高。
目前國內購買人群中,基本以創客和設計師為主。“國內外消費水平不一樣,而且個人動手DIY的氛圍有明顯落差,要從上述小眾人群走向普羅大眾,只有將價格進一步地壓低。” 陳錚錚說道。
B 行業理念思考
對設計的冷漠 對3D打印的無視
即使對企業來說,工業級的3D打印機也“的確很貴”。徐蔻婭說,目前六維齒科還沒有收回成本,“我們用它來提供的是個性化服務,每個患者口腔不同,不像批量化生產這么快速地在經濟上見效,更多看中的還是未來的市場潛力。”
上述華森醫療器械采購部人士說稱,工業級3D打印機使用的材質在淘寶上可買不到,很多只能匹配生產廠家提供的耗材,價格是昂貴的。所以要說單個零件模型的成本,其實核算下來還比原先要貴。“目前看重的只能是3D打印的效率,經濟性無法強求了。”據了解,目前大多數3D打印機還只能支持單一的耗材,為此華森醫療器械實際上購置了兩部3D打印機,一部進口,一部國產。
主流3D打印機品牌Objet中國區區域經理朱文博表示,與國外相比,向國內企業推廣3D打印機的步伐的確更慢,有些企業并不認同,另外一些還只是拿來試試。
不過朱文博提到,工業級的3D打印機盡管昂貴,但其帶給企業的不僅僅是建模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獲得豐富的開拓性。比如以樂扣樂扣盒子上的蓋子為例,四邊搭扣的彎曲部位要比其他部分都軟,便于彎折。Objet打印機能夠實現在一個模型上同時打印軟硬不同的材質,一次成型,“客戶還可以自己通過調節參數,試驗不同的軟硬度,大大方便產品研發。”
朱文博表示,在歐美、日本等地,這種技術已深入企業推出新品的整個環節之中,“IT行業尤其明顯,比如蘋果和佳能,推出新款產品的速度極其快速,3D打印在設計新產品模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磨滅。”
對此,上海工業設計協會秘書長王日華向記者表示,價格是制約國內企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企業看中設計、對新產品模型快速更新的需求還不是很迫切,有些還在不斷壓低設計成本等。”
C 政府推動思考
既不能全信概念炒作,也要直視大勢所趨
科技部國家制造業資訊化培訓中心三維數字化技術認證培訓管理辦公室(3D辦)主任、3D動力網總裁魯君尚向記者表示,實際上3D打印技術并不是一夜間冒出來的,之前在國內叫做“快速成型”,至少已出現了20年左右,“賦予3D打印‘第三次工業革命’等意義,實際上來自歐美國家的推動。經濟危機后,歐美國家發展已經停滯,尤其需要制造業回歸,這個時候老的生產方式已沒有優勢可言,隨之3D打印技術順理成章與之結合了起來。”
據魯君尚介紹,科研方面美國雖然居于領先水平,但我國的西安交大、清華大學等也有著頂尖的實力,“只是在商業化層面不如美國的公司做得那么強。”當前,不少令人感到十分科幻的3D打印案例不斷從國外傳來,比如打印房屋、打印鮮肉、打印整支AK47步槍等令人感到驚奇。魯君尚表示:“最近這么多3D打印新聞冒出來,這中間很多只是噱頭,主要是美國兩家從事3D打印的上市公司巨頭(Stratasys和3D Systems)在背后推動。或者只是實驗性質,根本沒有推向應用。”
在不能全信概念炒作的同時,魯君尚認為3D打印機帶來的生產方式革新趨勢,仍值得國內各界重視。“拋開各種噱頭和泡沫,為了把握3D打印的‘社會化制造’大勢所趨,還是必須提醒國內從業者盡早起步。”
日前有消息稱,奧巴馬政府撥款3000萬美元,建立了美國國家級3D打印添加劑工業研究中心,并計劃第一步投入5億美元用于3D打印,聲稱要確保美國制造業不繼續流失到中國和印度。王日華表示,上海工業設計協會曾計劃在今年舉行一項國際3D打印交流活動,目的也是推動政府進一步認識到3D打印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3D打印技術在上海的推進不如浙江杭州等地,3D打印技術落戶企業也有所滯后,“如果企業感覺使用的成本還是過高,政府層面可否在一些工業設計園區內建一些有3D打印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至少在第一二年投入資金支持,將成本降低下來,讓企業先用起來。”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三思而行”的3D打印
地址:http://www.oumuer.cn/a/05/20120903/8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