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洲、拉美、中東與非洲、歐洲……當全球五分之四的電信運營商,都紛紛把信任票投給華為、中興之時,這兩家來自中國的跨國電信設備巨頭始終在美國不得其門而入。
障礙不在于招標、合同、談判等市場因素,而是來自以網絡安全為理由的政客。
美國時間9月13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了一場被外界認為是“罕有”的公開聽證會。這是美國國會對華為和中興歷時近一年的調查的一部分。在占全球電信市場約四分之一的美國,這兩家中國公司一直飽受指責,比如:“偷竊美國公司機密”、“對美國網絡基礎設施帶來安全風險”等。
華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和中興北美及歐洲高級副總裁朱進云均否認在電信設備中設置間諜代碼。“我們信奉在商言商。”丁少華在聽證會上表示。
朱進云則表示:“我們負責任地說,沒有一種提案能夠像中興為美國提供的信任交付系統這樣安全。”
否認美國安全指控
9月13日的聽證會持續了約3個小時,在大部分時間內,營收規模更大的華為吸引了該情報委員會成員更多的注意。
“如果中國政府要求你提供美國客戶的信息,你怎么辦?”一位民主黨議員問道。
“我們從來沒有,以后也不會對客戶的網絡帶來傷害。”通過翻譯,華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回答說:“那將是公司的自殺行為。”
“那這不是意味著你要進監獄嗎?”該議員繼續追問。
“公司怎么會把我們送進監獄呢?”丁少華說。
在這樣針鋒相對的對話之前,美國議員和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在相同的邏輯下,讓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幾個交易最終無法成行。
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資本原計劃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企業3Com,盡管3Com公司董事會已批準此樁交易,但后來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宣布對該交易啟動國家安全調查,最終這項收購被擱置。CFIUS是美國財政部下屬負責對海外并購交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的機構。3Com公司后來被惠普收購。
2010年秋,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 Nextel為升級網絡展開招標,盡管華為的報價低于其他廠商,但同樣由于“國家安全”的原因,而被排除在這個采購大單之外。在同一項目中,中興通訊更是在簽約之際被淘汰出局,原因僅僅是遭遇美國政府官員反對。
第三方學者Dan Steinbock在其撰寫的《華為在美國》中指出,由于當時美國國會和時任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介入,華為未能取得訂單,而Sprint Nextel僅在第一年的運營中就額外增加了8億美元的成本。
去年2月,同樣是在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的壓力之下,華為不得不放棄以200萬美元收購3Leaf公司的交易。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UBMTechinsights最新評估報告,每臺蘋果iPhone5的成本價為167.5美元(16GB機型),比上一代機型iPhone4S貴出36美元。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UBM Techinsights 最新評估報告,每臺蘋果iPhone 5的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中興攻打電信最后堡壘 在美據理力爭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