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革命
一天下午,兩個17歲的小伙子結伴來到上海的一家電子市場。他們都來自安徽,都是農民工,這一次又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購買一部智能手機。
他們看了好幾款產品,最終決定花1200元人民幣買下三星Galaxy Ace。他們的舊手機也折了一點價錢——那兩部老款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幾乎毫無用處,最多只能玩幾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游戲。
其中一位農民工說,他想用新手機看電影。另一位說,他其實并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設備。
作為這個手機攤的經理,王申勇(Wang Shenyong,音譯)表示,來他這里買手機的農民工都放棄了價格低廉的山寨手機,轉而選擇智能手機——前者早已成為中國農民工群體的一大標志。
“現在的農民工跟以前不一樣,”王申勇說,“他們更前衛,想要更好的生活。他們之所以使用智能手機,是為了快速獲取新聞,與同伴分享。”
中國即將掀起一場智能手機革命。不僅本土品牌價格極低,就連外資品牌也跟風降價,再加上數據套餐的速度越來越快、費用越來越低,因此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中國今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
分析師預計,中國大陸的移動互聯網增長將引發一場革命。智能手機廣泛普及將推動移動網絡出現爆炸式增長,無數的企業家都在開發各種應用和軟件,希望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即使是簡單的手機,也能幫助中國農民工找工作、聯系家人、組織活動、獲取信息。
重塑社會身份
《中國新連接:虛擬、真實與本地互動》(New Connectivities in China: Virtual, Actu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一書的編輯裴拉姆·勞(Pui-lam Law)表示,對于農民工群體而言,這種技術可以“從文化上解放農民工”,并“重塑農民工的社會身份”。
具體有多少農民工擁有智能手機還很難統計,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一數字正在增加,尤其是在年輕農民工群體中。這項技術的普及,使得農民工群體與更多社會領域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聯系。
“中國的工人階級長期以來都很活躍,甚至有些好斗。他們一直在參與社會,但卻通常得不到充足的信息。但現在,有了一扇新的窗口幫助他們獲取資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說,他專門研究信息和通訊技術及其對中國工人運動的影響。
這扇新窗口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微博,也是最常被人提及的中產階級主流社交媒體渠道。而現在,農民工也開始參與進來,甚至已經引發了一些關注。
例如,今年夏天,一家NGO(非政府組織)在新浪微博上訴苦后,成功阻止了北京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關閉。公共知識分子、電視主持人,甚至是國有媒體,都站出來支持他們的訴求。
“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有智能手機。”邱林川說,“但最關鍵的在于,農民工希望社會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面臨存在主義的問題。”
但邱林川表示,類似的事件未必總能成功。“北京那件事是個例,甚至有點像奇跡。”他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蘋果準備在香港建立大型數據中心,計劃在2015年正式運營。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嵐)搜狐IT報道,蘋果準備在香港建立大型數據中心,計劃在2015年正式運營。 2011年底時,Google曾表示會在香港建立一個大型數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媒刊文稱智能手機讓農民工獲得更大話語權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