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旗下《財經國家周刊》本周有一篇題為《艾維通信進退迷局》的報道說,湖北省國資委下屬的宏泰國資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宏泰)于2007年以4000萬元獲得總部在武漢的艾維通信集團3078萬元股權,占總股本的13.5%,又于2010年出讓,三年獲得總額7933萬元的回報,收益率高達98.33%,年化收益率超過32.7%。這看上去的確是一項不錯的私募股權投資,卻受到了來自業內人士和相關民營合作伙伴的質疑。
質疑先從程序開始。一般而言,國有股權轉讓的程序首先是審計和評估,其次才是交易。但在這項回報率那么高的國有股權轉讓過程之中,這些程序卻沒有履行。在外人看來,艾維集團創辦人黃書映(他全盤控制一家叫統和的關聯公司,該公司控股艾維通信集團,宏泰公司系通過統和間接受讓艾維通信的股權)在學雷鋒。民企高溢價讓入股的國資退出,而且讓國資退出一個虧損的公司(據說艾維通信連續三年巨虧),民營企業家黃書映真有風度。事情過去兩年了,黃書映既不像前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那樣事后叫冤,也不像太子奶事件里的創始人那樣要經過入獄考驗,想想真是蹊蹺。
據報道,艾維通信的核心業務是與政府與機構合作,提供移動寬帶接入服務。中國的無線寬帶是有極高的市場準入制度的,這項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在無線頻率審批的基礎上的。按照《電信條例》及相關規定,從業者必須是國有控股或國有參股企業。在中國,無線電頻率資源是高度管制的,對通信企業來說,這是比房地產企業到國土局拿地還要難的。
而以通信為主業的企業,無線電頻率資源卻是其核心資產,其重要程度甚至遠遠高于房地產公司的土地儲備。在歐美等電信市場高度開放的國家和地區,電信運營企業需花巨資,以拍賣方式購買無線電頻率的使用權。2007年初艾維通信引入宏泰公司的國有股權后,不僅取得了集群通信業務的市場準入牌照,還在各地無償獲批了大量的無線頻率資源。在各級電信管理和無線電頻率管理部門的眼里,艾維通信不是國資,勝似國資;宏泰的股權性質顯然是重要的籌碼。
獲批無線電頻率資源之后的艾維通信,其市場業務能力看上去卻不怎么樣。2009年的一份工商年檢報告顯示,公司全年銷售收入不足430萬元,但公司全年的凈利潤卻高于銷售收入為517萬元,這是一筆老財務也難看懂的糊涂賬。報告還顯示艾維通信年末的資產總額達12.9億元,負債為10.9億元。按這個數據計算,宏泰股權的實際權益應為2700萬元,宏泰實際獲得的溢價高達5233萬元。
為什么艾維通信的實際控制人統和公司會下如此血本來回購宏泰的股權呢?表面看不能不說是一個謎,但實際卻未必是這么回事。道理簡單,因為艾維通信的核心資產不在艾維通信里,而在別處。
比如報道里說艾維通信擁有14家地方公司,擁有大量的無線電頻率資源,這些資源,比如以1.8GHz無線頻率及相應電信資質在各地建立的無線電基站,甚至曾干擾到中國電信行業的巨無霸中移動和中聯通。而一直為黃書映實際控制的艾維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艾維設備),更是借助這些資源在各地廣泛開展業務獲得巨利。資本市場對艾維設備的市場競爭力是認可的,該公司曾于2008年2月獲得了以大和證券SMBC資本投資公司為主的私募股權投資,總額達1億美元,艾維通信僅在艾維設備擁有10%股份。
這意味著宏泰入股后,艾維通信以不是國資但勝似國資的身份,整合了相當多的電信資源,并以此與各地政府簽署大量業務合作協議,但這些資產和收益都沒有體現在這次宏泰退出的艾維通信里。這部分資產的價值到底是多少?有電信專家曾估算,艾維通信在18個省市的無線電頻率資源、與政府的合作協議等無形資產,數量十幾倍甚至數十倍地超過艾維通信2.28億元注冊資本金。
假如這樣數額的資產流失是一宗國有土地的流失,即使無法追究,也恐怕早就被人罵死了,因為人們可以看得見,土地招拍掛的環節也基本能約束得住。但眼下是發生在空氣里的無線電頻率資源的流失。這樣的國有資源流失,不知道行業實際情況的人是難以知道,也難以看清其價值的。
推薦閱讀
創業板股合眾思壯今年以來一路下行,難得的是,昨日該股終于收獲了一個漲停,這也是迄今為止2012年里惟一的一個漲停。作為第七大股東的姚明自然有不錯的浮盈進賬,不過,與該股剛上市時的股價相比,其持股市值仍然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無線電頻率里的國資流失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