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通信展中,國產各大手機廠商相繼推出了旗下多核智能終端產品吸引了消費者的眼光,在這些國產手機中,價格低成為它們叫板國際一線品牌的優勢,但是微利潤過后手機品牌也就缺乏了持續競爭力,廠家只有通過強大創新軟硬件一起抓,才能更好促進終端做大做強。
通信展四核手機展露風頭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智能手機廠商對手機硬件配置的不斷提升,從單核600MHZ到單核1GMHZ,再到雙核1.5GMHZ,到目前的四核手機。
在今年的通信展中,海信展臺上展示了一款采用四核處理器的手機模型,盡管不是真機不能實地體驗頗為遺憾,但是據工作人員透露,這款手機將在年底上市。從數據來看,這款手機搭載了一顆1.5GHz主頻Tegra 3四核處理器,支持3D渲染,預計在游戲以及多媒體性能方面將有出色的表現。
在華為展臺上,號稱擁有世界最快的CPU+GPU雙處理器的Ascend D1四核XL手機,結合其屏幕配置、視音頻技術,在目前業界可屬一流,同臺還展出華為全高清平板電腦華為MediaPad 10,1.4GHz四核處理器可以流暢地玩3D游戲,吸引不少觀眾體驗。
中興也不甘示弱,在通信展上展出了其剛剛發布的,目前在售四核手機中最薄的一款Grand Era。該機采用英偉達1.5GHz“4加1”核心移動處理器,能夠大幅提升處理器的性能,實現對功耗的智能管理,延長手機充電后的使用時間。
從本次通信展已經昭示出多核時代的來臨,并且已引起了業界專家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表示:“終端領域的代表企業均推出了雙核,甚至四核產品,已經充分證明用戶存在相應產品的需求。”
終端競爭白熱化,四核價格戰苗頭初現
回顧手機“核”歷程,從2011年出現雙核手機到四核處理器的高配手機出現,僅僅相隔一年,與雙核時代相似,這些手機未大規模上市便出現了低價趨勢,甚至是價格戰的苗頭。
今年6月,魅族四核手機上市,MX32GB版本的售價為每部2999元左右,這一售價將國產四核手機的價格降到了3000元以內。8月份的8日和16日上市的天語“大黃蜂II”和小米2手機的售價都為每部1999元,價格又被降到了2000元以內。一場轟轟烈烈的智能手機“核”戰開始了。據雷軍(微博)在小米手機的發布會上的透露,小米2手機仍然是“賠本賣”。
很顯然國產手機在走壓低四核獲得市場的路子,這樣的競爭方式對國產手機來說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一方面由于在軟件和應用方面幾乎沒有什么優勢可言,價格戰成他們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廠商在對待“多核”競爭上既希望產業鏈相關方面能協同發展,又希望借助多核吸引公眾眼球,在市場競爭中占得上風。
注重用戶體驗,軟硬一起抓才是王道
雖然打價格戰表面上看,可以讓消費者和廠家獲益,但硬件競爭的本質是價格的競爭,長期來看對于市場將會形成簡單化的硬件競爭的思路,降低消費者感知和對產品的滿意度,最終危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從目前來看,四核已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風向標,四核不是不可以開發,而是應該開發有道,合理運作。易觀資訊分析師路理彬表示,用戶體驗仍是決定智能手機命運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大手機廠家的核心競爭力。蘋果產品的熱銷就是明證,就在于蘋果公司整合起硬件、操作系統與軟件三大要素,用戶體驗獲得巨大成功。
所以,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并不是十分注重手機有幾“核”,又增加了多少“核”,而是到底能夠給用戶帶來多大的體驗改進,因此消費者并不急于購買四核手機,對于廠商而言,盲目火拼、急于推出四核產品以體現自己的實力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應該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手機的一切硬件和軟件都應該是服務于用戶體驗的。
多核處理器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現階段更應注重用戶體驗,建議終端廠家加強企業創新能力,軟硬件一起抓,將終端品牌做大做強。
推薦閱讀
為了獲得更多廠商的支持,微軟肯定不會再給予諾基亞以特殊的支持,這與谷歌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仍然多次強調會平等對待所有Android廠商一樣。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富貴)IT商業新聞網記者在諾基亞于上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