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之前就得到了風聲。10月8日,華為的高管們專門召開了電話會議。當晚9點,華為就向各大媒體以及員工和客戶發布了公告。
在海外征戰多年的華為在應急案例中的反應堪稱神速。10月5日,《華爾街日報》爆料稱華為著手上市。當日,華為全球政府事務總監Reinhard Waehlen就向本報記者表示:“任何未經證實的消息都是謠言,華為不對謠言做出評論。”
除了應急反應之外,華為在平日里也下功夫做足了長期準備。
據本報記者得來的名單,僅2010年第四季度,華為花在美國的游說費用就高達350000美元。根據美國相關游說法案要求的披露內容來看,華為在過去幾年已經聘請了7家注冊的游說公司進行游說,包括APCO、Doyce Boesch和Fleishman-Hillard等。
對于抹黑華為的情報委員會,華為也以誠相待。在報告發布前的11個月內,華為的高層在深圳、香港和華盛頓和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面談,并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研發、培訓和生產中心,還主動披露了持股員工、董事會成員和資金來源等信息。
然而,種種公關努力都沒能阻擋情報委員會發布不利于華為的報告。在該報告出臺后,記者嘗試聯系APCO等游說團體,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
付亮認為,從華為、中興自身來看,其在推廣、展示自己方面也還有待加強,要進一步讓海外的運營商、媒體、公眾和意見領袖認識自己,不斷提高知名度,“概括起來,就是要建立面向國際化的資本結構、人才布局和戰略規劃”。
付亮進一步表示,盡管目前傳聞的華為IPO很大程度上是在捕風捉影,目前并不是華為整體上市的時機,但從長遠來看,華為可以考慮分拆部分業務,如終端,到倫敦等西方交易所上市,“即使是分拆上市,對提高華為的知名度和透明度都會有很大幫助”。
和華為一起遭到情報委員會抨擊的思科也受到了嚴重沖擊。美國思科系統公司表示,它將終止和中興的戰略合作協議。10月9日,戴澍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確認,目前中興已經收到美國設備商思科的信函,提出停止雙方的長期銷售伙伴關系。
“中興仍在與思科保持溝通。”戴澍強調,這對中興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雙方的合作一直不多,而且市場上可選的替代供應商很多。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思科和阿爾卡特朗訊很可能正是這份調查報告的幕后推手。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華為目前正受到美國國會報告的批評。該報告指責華為公司依靠國家支持,并通過竊取技術的方式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否認上述指責,稱公司未從事任何不當商業行為。 10月11日消息,《華爾街日報》網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