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對華為、中興發起狙擊戰后,加拿大可能成為下一個接棒者。
10月9日,加拿大一位政府高官暗示出于國家安全考慮,政府的通信系統可能不會使用華為設備。目前,有充分的理由擔憂,歐洲國家、印度等不排除跟風排隊或處于觀望之中。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為、中興面臨的狙擊波正呈現出擴大化跡象。
狙擊波呈擴散跡象
本周一,美國國會針對華為、中興的調查報告所掀起的狙擊波,將這兩家中國公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昨日,這一事件初步呈現出擴大化跡象。
美國國會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馬里蘭州民主黨眾議員魯佩茨貝格在一份聲明中說:“根據我們的調查,加拿大同樣面臨風險。”由此,他建議美國和加拿大實現信息共享。
與此相呼應,加拿大總理哈珀的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拿大已啟用了國家安全特例條款,使其在不違背國際貿易義務的情況下,可區別對待那些被認為風險過高,而不能參與政府電話、電子郵件和數據中心服務網絡建設的企業。
根據這些條款,加拿大政府可對一些供應商實施歧視性政策,而不違反貿易公約。加拿大政府在發送給高科技企業的一則通知中稱,加拿大政府采取這一行動的原因是對網絡安全威脅的嚴重擔憂。
而上述言論被外國媒體解讀為“加拿大暗示會排除華為參與政府通訊網絡建設”。讓人擔憂的是,后續可能對華為、中興采取狙擊行動的加拿大,也許并不是這次狙擊波的最后一個接棒者。
巴克萊資本研究公司分析師顧永賢對此警告稱:在美國國會針對華為、中興按下扳機后,該報告同時督促歐洲各國政府也基于安全風險關切而發起類似調查。顧永賢推測說:“不排除歐洲展開調查的可能性。”
事實上,歐盟已在狙擊戰的隊列中,就等扣動扳機了,只是采取的手段換個外包裝而已,而本質上皆為不言自明的貿易保護。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24日,歐盟官員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告知27個成員國代表,歐盟委員會已掌握“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華為、中興兩家中國企業獲益于非法的政府補貼、并曾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傾銷。
一位在該會議上聽取匯報的人士表示,歐方可能因此啟動正式訴訟程序。一旦裁定華為、中興非法行事,歐盟可能開征懲罰性關稅。
美國此次主動出手,會否加快歐盟對華為、中興的狙擊步伐,實際情況仍有待觀察,但可能性已悄然加碼。
對于華為、中興目前“被四面楚歌”的窘境,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國會發表華為、中興可能存在安全威脅的言論,可能在其他國家會引發連鎖反應,對包括他們在內的中國公司的海外拓展造成不利影響。
反狙擊應守中帶攻
在目前全球通信市場排名中,愛立信位居第一,華為、阿朗、諾西和中興緊追其后。對于華為和中興來說,如能夠順利攻下美國市場,就可能實現全球通信行業的重新洗牌,借此實現自己位置的提升。作為通信業老二的華為,很有可能憑此沖擊行業冠軍的寶座。
然而,隨著這次狙擊波不期而至,一切又有了變數。面對困境,謀變突圍成為擺在華為、中興管理層面前的唯一去路。
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通信市場,華為、中興不可能也無法完全放棄美國市場,因此策略性地守中帶攻,或許是下一波開拓美國市場的策略。
對此,中興品牌部副部長戴澍向新華社表示,此次美國國會的報告只涉及基礎設施設備市場,不針對手機等終端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業績,主要為手機等終端產品。比如在中興美國市場的業務量中,手機等終端產品占90%。此外,華為發言人也曾表示,華為2011年在美國獲得的約13億美元收入中,其中來自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的收入占約12億美元,占比約92%。
換句話說,在產品線上,華為、中興目前在美國市場主要銷售終端產品,由于不屬于本次狙擊的目標,可繼續乘勝追擊。
但不可忽視的是,如美國杰富瑞投資銀行分析師辛西婭·孟所言:美國國會的調查結果“限制了其未來幾年的發展潛力”,“美國電信運營商和其他美國公司將難以選擇華為或中興”作為他們的供應商。此舉勢必將影響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開拓。因此,對于身處突圍中的華為、中興來說,曲線自救或是另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華為的一次內部座談中,華為海思戰略與業務發展部部長楚慶就曾提出此問題:華為對美國這個戰略高地一直沒有辦法布局,未來華為在產業布局的地域選擇上有沒有一些指導性的原則?
而華為總裁任正非對此表示,“戰略布局,我們唯一覺得困難的是美國,這個世界的人才除了美國就沒有了嗎?我不相信,我們不要狹隘地認為我們已無路可走了。你們很快就能看到我們是如何平衡這個世界的關系的,包括俄羅斯、日本,加拿大。我們要在加拿大建個大的研究所,還要號召員工到新西蘭去旅游。你幫我,我幫你,這是對公共關系進行戰略性的平衡。”
實際上,華為已在 “曲線自救”中。9月11日,華為宣布了一項針對英國的13億英鎊(約132億人民幣)的投資和采購計劃。官方信息顯示,華為將直接投資6.5億英鎊 (約66億人民幣),未來五年,為當地至少創造700個工作崗位;另外6.5億英鎊的投資,主要通過采購方式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為增進信任,避免相關沖突,華為一直通過英國的網絡安全評估中心,與英國政府加強合作,以確保軟件和設備取得信賴和減少相關摩擦。
而華為在加拿大的布局,同樣為曲線自救的積極探索。
據悉,目前華為在安大略省設有一個雇員數量達300人的加拿大總部,并在渥太華設有一個研發中心。據外國媒體報道,華為稱已經從加拿大企業那里為本地和全球業務爭取到了超過4億美元的合同。
華為加拿大公司發言人斯科特·布萊德利表示:“國家安全特例條款只適用于外國公司。華為已經完全融入了加拿大,成立了一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僅此一項,我們就能夠參與任何潛在采購項目的競標。”
當然,在這場本質上為貿易保護主義戰爭的背景下,作為華為、中興大本營的中國市場,同樣是實施曲線擴張過程中的重要王牌。
華為加拿大公司發言人斯科特·布萊德利曾表示,“在未來幾年內,華為和中興應該繼續將戰略重心放在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市場,并利用我國建設4G網絡的契機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實力。”
推薦閱讀
電信評論家、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說道:“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說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威脅美國國家通信安全,但是中興是上市公司,也威脅美國國家通信安全,這明擺著就是找茬,美國就是想利用政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加拿大啟用安全特例條款 狙擊華為現擴大化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