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intelligencecommittee)在歷時11個月后,發布了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和中興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指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HuaweiTechnologiesInc。)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Inc。)威脅到美國國家通信安全。至此,華為在自2008年被迫放棄收購3Com、2011年被迫撤銷購買3Leaf之后,第三次在美遭遇狙擊。
近日,圍繞著華為為打入美國市場所支付的天價游說費是否打了水漂,成為了市場討論的熱點。
華為游說支出逐年遞增
美國盡責政治中心 (CenterforResponsivePolitics,CRP)是負責競選資金監督的非黨派機構,在它的官方網站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了華為近年來所支付的游說費用的大致情況。
CRP在對美國參議院公共文獻辦公室(TheSenateOfficeofPublicRecords)提供的截至2012年9月17日的數據進行統計后得出,華為2012年在電信設備行業花費的總游說金額為82萬美元。另外,在2005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華為的游說花費分別為24萬美元、40萬美元、35萬美元和42.5萬美元。
CPR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華為共聘請了包括APCOWorldwide、WalterGroup、Strategic Public Affairs、Strategic Federal Affairs、CanyonSnowCounsulting和DoyceBoesch在內的6家游說公司,共18名游說人。其中,APCO自2010年起給華為提供服務。今年上半年,華為支付給APCOWorldwide的費用為18萬美元。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APCO的游說團隊成員包括國際政策總監BarrySchumacher,他曾為佛羅里達州州長BobGraham處理貿易政策相關事務,此外,前華盛頓州國會議員DonBonker以及參議員RichardDurbin的前研究助理BrianMcLaughlin也在其中。
據國際公關行業新聞簡報O‘Dwyer’s官網10月9日報道,福萊公關(Fleishman-Hillard)在今年早些時候也加入了華為的“游說艦隊”,牽頭華為項目的正是福萊全球公共事務共同領導人BillBlack。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于2001年起即涉足美國市場,但直至2005年,華為在游說方面的支出才明顯擴大,而就在當年,中海油對美石油公司優尼科高達185億美元的跨國并購案遭遇了雪佛龍聘請的強大游說團隊的阻撓,最終迫使中海油退出了此次競購。
阻力背后隱現神秘身影
MarkFabbi是來自Gartner的一位副研究總監,他認為,華為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非常成功,然而目前其唯一無法滲透的市場就是美國。
對于華為此次為何在北美市場遭到如此嚴重的打擊,《華盛頓郵報》近日撰文表示,在促使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決定以安全為由,令政府機構免購華為、中興設備的背后,有著華為眾多競爭對手的身影。
據《華盛頓郵報》10月11日報道,近日一份報告令原就競爭激烈的電信業再度陷入“恐慌”,而撰寫該份報告的機構,正是華為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思科系統公司(CiscoSystems,Inc。)。
同樣是在CRP官網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到了思科的游說支出。截至2012年9月17日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思科在電腦網絡行業花費的總游說金額為121萬 美 元 , 共 有 包 括 CapitolSolutions、McGuireWoods LLP和FranklinSquareGroup等在內的7家機構,共計35名游說人為思科提供游說服務;其中,思科針對電子通訊議題的游說項目有9件,華為的這一數據是8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思科在游說上的花費達到了280萬美元,創下該公司自1998年有該項數據(注:60萬美元)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央財經大學知識產權課任教師、美國律師StanAbrams10月9日曾撰文表示,從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公布的調查報告來看,美國方面向華為提出的“完全透明”要求根本無法滿足。
推薦閱讀
任正非看了電影《2012》后說,以后信息爆炸將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想生存下來就得造方舟�!�2012實驗室”就是這樣——專門做創新基礎方面的研究。這和Google的“X實驗室”有異曲同工之妙,立足現實,研究未知。7月2日>>>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