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電信設備制造業無疑是中國制造業的驕傲,大有后來居上之勢。華為、中興在全球電信設備業界已經連續數年分居第二、第五地位,華為今年上半年更以1027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超越愛立信的975.2億元營業收入而躍居世界第一。
然而,在中國電信設備制造業的發展道路上,政治性風險的陰影正日益濃厚。華為2007—2008年刻意聯合擁有深厚政治背景的美國股權投資基金貝恩資本收購3Com公司遭否,競購摩托羅拉公司部分業務失敗,競標美國斯普林特公司移動電信設備合同受阻,美方禁止華為參與建設美國全國應急通信網,禁止華為收購美國服務器技術公司三葉系統公司部分資產,一直到近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要求政府禁止華為、中興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廠商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對華為、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指控雖然嚴重,卻站不住腳。這不僅僅是因為美方沒有為此提出任何哪怕是捕風捉影級別的證據,更是因為不合邏輯;因為無論是從企業的商業邏輯出發,還是從政府的政治邏輯出發,華為、中興和中國軍方都不是合適的間諜“后門”行動合作者。
從企業立場出發,與母國政府合作開展間諜“后門”行動,不應當損害自己的市場地位和發展前途;從母國政府的立場出發,這種間諜“后門”行動應當不損害本國重要產業、特別是重點發展產業的發展前途,對于三十年來始終堅持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中國政府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因此,間諜“后門”行動的合適合作者應當是長期充當技術領先的壟斷者,因為這樣的公司有底氣在自己的設備中安裝從事間諜活動的“后門”,反正他們自信客戶一來很難發現,二來即使發現也無可奈何,只能打落牙和血吞,繼續購買他們的產品,因為無處尋找替代品。
然而,在全球電信設備制造業,中國企業是十足的后來者。作為后來者,而且長期在技術方面不是領先的壟斷者,華為中興等中國電信設備廠商的產品可替代性較高,如果在自己的設備中安裝從事間諜活動的“后門”,無異于商業自殺。對于中國政府決策者而言,他們會選擇通過這么惹眼的公司開展很容易被替代而失效的間諜活動、卻由此而殺掉一只下金蛋的母雞嗎?也許國會山上的一些先生們會這樣決策,但不要以為中國政府決策者會這么想。
在現實中,人們可以看到,華為、中興兩家公司不僅迄今安全記錄良好,而且都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提高透明度,以求進一步取信于客戶。華為已經占據全球移動通訊設備市場1/5市場份額,全球前50大電信服務供應商中使用其產品者多達45家,且至今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并采取了許多措施提高在美國市場的透明度,承諾其設備可以由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檢測……倘若不是心底坦然,華為如何能夠主動承諾由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檢測?
在國際政治風險中如何發展
有鑒于此,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聲稱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可以通過遙控向中國發送信息的指控實在是欲加之罪。全球五大電信設備廠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中興,已經沒有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美國國會惟獨對華為中興如此苛待,卻沒有將同等待遇施之于歐洲企業,更沒有施之于美國企業,更是赤裸裸地侵犯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基本原則。
面對如此政治性風險,華為中興之輩向何處去?首要的當然是堅持,不輕易放棄最后希望。由于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主張未必就會變成美國政府行政部門的主張,更由于美國政府一旦將這種主張付諸實施必然招致強烈反應乃至始料不及的連鎖反應,美國政府不能不顧忌頗多;華為中興不必急于放棄美國市場。而通過在美國上市以求取得美方信任的想法不過是一廂情愿,反而會招來許多副作用,也早已為其它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遭遇所證實。
華為中興更應該做的是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同時確保在政治性風險沒有美國這么大的歐洲、日韓和新興市場的份額及其增長。事實上,以日本、歐盟、瑞士、挪威、芬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為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余國家和地區列入新興市場,則在201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中,對新興市場進出口總額為20740億美元,占56.9%;出口總額18986億美元中,對新興市場出口總額為9927億美元,占52.3%;進口總額17435億美元中,自新興市場進口總額為10703億美元,占61.4%。無論是進出口、出口還是進口,新興市場在對華貿易中所占份額都超過了50%。只要這些市場的規模增長快于美國這個成熟市場規模增長,同時中國企業能夠在這些市場保持乃至提高市場份額,我們就不必過于擔心開拓美國市場步履維艱會拉低華為中興在全球同業中的地位分量。
推薦閱讀
思科將成為贏家,但如果發生電信貿易戰,預計思科將比華為更受傷,因為美國銷售額僅占華為總收入的4%,而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和中國業務卻占思科總業務的16%以上。 10月9日,一份來自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華為中興在國際政治風險中如何發展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