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靳遠)從高通的種種動作看,繼去年年底推出QRD解決方案(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高通參考設計)后,再加上近期又發布了新品,都表明其將真正開始將產品線延伸到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此外從推出TD芯片來看,也擺明了高通要在中國市場深入的決心。這意味著高通已同時支持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各自的網絡制式,并可以將終端產品價格降到更低。這對中移動尤其有利。“在3G上我們確實走晚了,相比競爭對手晚了1年多,與高通的差距更大了。”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不久前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了這一點。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產業中心經理謝雨珊指出,高通正挾“定價”策略,瓜分聯發科的市占;也就是說,在聯發科新款芯片上市后,高通立即參考聯發科新產品的定價,將舊有幾款與聯發科新產品相似的芯片進行降價,借此蠶食聯發科的占有率。
高通的一大利器是,其龐大的專利費收入可幫助其進一步加高了專利門檻,尤其是在4G LTE技術領域。包括聯發科在內的廠商,無一不會受到高通的“專利騷擾”,據記者所知,聯發科的每一枚3G芯片,均要向高通繳納6%的專利費用,聯發科的生產成本在現今階段仍無法擺脫高通。
不過,聯發科也似乎在走“田忌賽馬”的路線:聯發科與高通直接展開競爭的主要在千元及以下的手機市場。這個價位的國產手機里面,高通陣營主要采用7227A與8255兩個方案,前者基于Cortax- A5,后者基于Cortax-A8。而聯發科陣營的則是MT6575,基于最新一代Cortax-A9,同頻性能上,優勢十分明顯。就連聯想、華為等大型廠商也開始嘗試采用聯發科的方案。
其實,芯片廠商無意中讓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激烈的競爭從側面降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而低價則為手機制造商、運營商降低了成本,對整個產業鏈來說,是一種良性循環,符合市場需求。但是反過來講,單憑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又會掣肘芯片廠商,使得芯片廠商陷入不斷降價的尷尬局面。
有評論人士曾表示,未來,手機芯片市場會大者恒大嗎?一些廠商早已宣布退出手機芯片業務,一些小廠商正在尋求機會,向組成更大的聯盟邁進。從最近接二連三的交易跡象表明,手機芯片市場將開始萎縮。為應對市場上激烈的競爭,靠自己“單打獨斗”已不是明智之舉,即使有自己獨特的領先技術,在資本的時代還是很難擺脫被更大資本收為己用的結果。手機芯片產業收購之風盛行,已經對手機芯片產業格局產生了一定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影響,他們之間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也在悄然變化。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手機芯片產業將發生更多重要的收購,也將向集約化方向快速發展。
推薦閱讀
今年9月,首批聯通iPhone4合約機到期,隨之而來的合約套餐變更問題,成了擺在不少合約用戶面前的一道難題。一些聯通用戶在套餐到期之時想辦理停機或者選擇低資費套餐,不料在這一過程中遇到麻煩。 抱怨一:24月的合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發科演田忌賽馬 芯片商將受價格戰掣肘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