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除了運營商和二三級運營商,下列因素亦是影響網速和用戶體驗:
網速定義
通信專家諸葛建偉分析認為,在用戶心中,寬帶網速是他們訪問互聯網業務的帶寬速率。但國內運營商的標準中,寬帶網速定義是從“用戶家庭路由器至接入訪問服務器這一小段”——即僅為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帶寬速率。顯然,在小區這個“最后一公里”中,測算出來的寬帶速率可以非常高。但實際上,涉及用戶訪問速度的還包括運營商接入網、城域網、骨干網、互聯互通、國際出口以及連接在上述網絡上的網站服務器的速度。這就導致測速軟件測出速度很高,但用戶實際體驗很差。
海外國家諸如美國在測算寬帶速率,則從用戶家庭路由器,一直測算到運營商網內骨干路由器或IDC服務器的鏈路帶寬速率,更加嚴格、準確,也更貼近用戶真實感受。
諸葛建偉表示,寬帶網速應該是雙向保障的,對于上行帶寬也應給出承諾,“但工信部報批的行業標準完全忽略了上行帶寬速率,顯然對用戶實際體驗造成影響。”
實際損耗
央視報道稱,清華大學專家對北京、四川、天津、河北、深圳等地進行了測試,全國網絡速度達標僅55%,“全國一半用戶在花冤枉錢”。數據顯示,2M寬帶理論網速是256KB/s,而實際用戶平均上網速度僅為142.2KB/s;4M寬帶理論上應達512KB/s的網速,但實際平均網速僅為232.7KB/s,與標稱速度相差很大。
所謂1M寬頻,是指1Mbps(每秒百萬位元)線路速度,其下載速度計算方式:1×1024/8=128KB/sec(每秒128位元組),但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據TMnet Streamyx官方網站,除了以太網絡標頭值(Ethernet Header)之外,這些流失因素包括傳輸控制協議標頭值(TCP Header)有5%~10%的傳輸消耗,而異步傳輸模式標頭值(ATM Header)則多達15%。因為在實際應用中,還要再減去大約25%網絡速率的損耗。因此1M寬頻網絡的真正速率只有96KB/s。2Mbps理論速度為256KB/s,實際速度也只有192KB/s。
測速方法
對于網速,運營商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家庭內Wi-Fi網絡速率,業務提供網站的帶寬等;甚至連用戶電腦快慢也對網速有很大影響。根據工信部頒發的《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測速時需要關閉與網絡相關的應用,如迅雷(微博)、電驢、比特精靈等各種下載工具,優酷、土豆、PPLive等各種在線視頻播放應用,以及利用 QQ、MSN、飛信等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文件傳輸等。同時用戶應通過有線連接接入網絡,而不使用 WLAN(Wi-Fi)接入進行速率測試。測速方法一旦錯誤,或者軟件沒有完全關閉,對測速結果影響很大。
推薦閱讀
據悉,這是HTC連續兩個季度凈利潤下滑。作為最早一家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的手機廠商,HTC從代工廠成長為品牌制造商曾引起萬眾矚目,如今的頹勢讓人不禁唏噓不已。 曾被業界寄予Android陣營最能抗衡蘋果厚望的HTC一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