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下簡稱“央視報告”)的報道再次讓“假寬帶”問題成為輿論焦點。
對此,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通訊運營商在“假寬帶”問題上亦有錯,但真正讓“假寬帶”問題泛濫的,應該是壟斷各大樓盤、小區的物管公司,他無奈表示“實際上,運營商并不想分包給二三級寬帶運營商。但如果我們不這么做,很多小區寬帶根本進不去。”
小區寬帶都“不寬”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我國寬帶服務普遍存在“缺斤短兩”問題,同時質疑網絡測速工具不靠譜,原本不到10M的寬帶經測試竟變成幾百M的寬帶。調查中發現,目前北京大量小區寬帶都“不寬”,時常出現網速慢、上網卡,上網高峰時段更會出現游戲根本登錄不上服務器等情況,不少用戶玩個游戲甚至要等到夜里12點以后。
在本次報告中,所謂“二三級運營商”的概念走入公眾的視野。據記者了解,根據當前我國寬帶運營體系,除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一級寬帶運營商外,小型寬帶運營商,諸如“e家寬”、“長城寬帶”等,均為二三級運營商。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小運營商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從上級運營商手里購買帶寬轉售給用戶,透過賺取中間差價的方式牟利。
為何主流寬帶運營商要將帶寬分包給二三級運營商,而不直接開展經營?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些“二三級運營商”大多是由樓盤物管公司、大房地產商組成的。“如果不分包給他們,我們的寬帶根本進不去。”該人士表示,這些壟斷小區寬帶經營權的“二三級運營商”才是造成假寬帶的主要原因。
超量分包導致假寬帶
“二三級運營商”到底是如何運作的?記者調查了解,他們首先通過壟斷若干個樓盤、小區的寬帶“專營權”,再向大運營商租用寬帶,盡可能多地招攬客戶。
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打比方大運營商測算1G帶寬可以供1000個人使用,如果一個小寬帶運營商租用1G帶寬,然后分給1000個人,“這樣自然是掙不到錢”。小運營商必須將其分攤給5000個,甚至更多的客戶,才可以賺取暴利。要用戶翻幾倍,最佳方法就是“降價”并降低質量,透過誘人的價格引誘客戶使用。
由于并非正規的大通訊運營商,又有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作為背景,因此這些二三級運營商幾乎都不怕通訊主管部門,甚至不需要擔心輿論監督,隨心所欲地使用夸大、虛假的宣傳去獲取用戶。
一位運營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寬帶用戶幾乎很少會同時在線上網,因此閑時測速其實很快。當然這些二三級小型寬帶運營商雖然可以讓網絡普及率大增,但一旦出現上網高峰,小區網絡就如龜爬,甚至完全癱瘓,引來用戶大面積投訴。
推薦閱讀
潘柱延稱,生態爭奪中沒有純粹的技術和市場;在經濟生態圈中,以前是美國全球化別人,現在美國已經習慣于某些領域被全球化;華為中興需要做好未來生態體系整合的準備。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蘇黛)10月15日,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假寬帶成輿論焦點:運營商物管公司難辭其咎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