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都用“巨虧”來形容中興通訊(000063)(下簡稱“中興”)2012年第三季度的財報。
這并不為過,雖然只是一個“預警”,但從中興的聲明中可以看到,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13%,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2%下降約13個百分點至19%,虧損在16.5到17.5億元之間。如果換算成百分比,這的確是“慘不忍睹”。
因此,10月15日一開市,中興便“一字跌停”。
中興的解釋是“部分國際項目工程進度延遲,以及國內運營商集采模式對收入確認的綜合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隨著3G網絡的飽和,通信設備正進入一個瓶頸期,整個行業出現下滑。而中興通信在2011年Q4迎來了一次井噴之后,今年的前兩個季度都處在頹勢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來自于外部環境。
但一個值得推敲的細節便是,大部分的投資機構并沒有因此而調低中興的評級,湘財證券維持“增持”的評級,而民生證券也沒有改變“謹慎推薦”的評級。
這都源于中興在明年有可能出現的另一波井噴。
工信部部長苗圩于近期首度明確表示,“大約在一年之內發放4G牌照”,一改今年早些時候“4G牌照發放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的表態。這給一眾電信運營商打了一針興奮劑,中國移動立馬喊出要斥資1800億元投資4G,大規模的投資將適于2013年。
早在年初的世界通信展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就明確了4G的發展路徑,未來兩年TD-LTE的基站數會達到50萬個,這遠遠超出3G的發展速度。此外,包括中國聯通(600050)、中國電信在內的其他運營商雖然沒有明確的表態,但誰都清楚,它們都憋足了勁。
這對于中興來說,實在是個翻身的好機會。運營商的大規模招標會持續多年,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中興都不會為業績的事“發愁”。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也表示“并沒有那么悲觀”:“十年一輪迴,2002年也是2G建設基本完成,3G尚未全面啟動,冬天到來。但熬過冬天又會有一輪機會,只是當時中國企業規模小,抓個機會即可,而現在面向全球,所以負擔重了。”
但這依然給中興敲了警鐘,通信設備行業是個強周期的行業,對投資的依賴太過明顯,這也是中興和華為都在大力推進轉型的主要原因。“公司的業務過于單一,沒有替代利潤。”通信行業資深人士楊濤稱。
中興和華為幾乎同時涉足終端市場,但中興顯然表現得相對“內斂”。雖然包括Blade V880這樣的明星機型也曾創造過破百萬銷量的記錄,但中興在品牌塑造方面上,還需要有更多的動作。
這使得在低端手機市場的競爭上,中興陷入了泥沼。中興的理性之處在于并沒有一下子鋪開渠道,而是和電信運營商合作。但在千元智能機的市場上,越來越多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出現,使得中興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利潤去迎合對手的過度競爭。
因此,中興還沒有足夠的品牌溢價,而在通信設備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智能終端也無法一下子扛起大旗。達到如此的量級,中興需要更合理的商業模式,以改變通信設備行業往往“大小年”明顯的現狀。
推薦閱讀
聯通宣布將于10月23日發行2012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融資150億元人民幣。此前聯通于7月11日發行人民幣150億元365天期短期融資券。整體看來,中國聯通經過三期短期融資一共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380億元。 10月17日晚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興預虧一字跌停 4G或成“翻身”機會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