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不久前,摩托羅拉移動技術中國公司(以下簡稱摩托羅拉中國)的人力資源部和公共關系部才稍稍松了口氣,中秋國慶長假也緩沖少許緊張氣氛。此前,摩托羅拉中國向南京分公司被裁員工發出了“最后通牒”,離職日期最長延遲至11月20日。事實上,對摩托羅拉來說,到現在為止,此次裁員問題已經歷過了“最壞的時代”———員工抗議、負面信息滿天飛、品牌形象急挫。裁員的后續風波,又將如何演繹?
“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而在摩托羅拉裁員事件上,可反觀之———事到如今,舊人們的哭聲已聽得太多太多,而新人們(那些繼續留在摩托羅拉工作、但要面對谷歌操盤后的新環境的員工)一直保持緘默。如何穩定這批“新人”的軍心?這是接下來摩托羅拉面臨的難題。
殺雞儆猴與望梅止渴
古裝影視劇中往往會有這樣一幕,一支軍隊處于劣勢,人困馬乏。此時敵軍來襲,當士兵們想要后退的時候,將軍手起刀落把跑得最快的逃兵斬于馬下,大吼,“誰敢再后退,這就是下場!”士兵聞之顫栗,只好硬著頭皮前行。這俗稱“殺雞儆猴”。
再看《世說新語》里的一段,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為激勵士氣,曹操說:“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兵聞之紛紛口中生津,精神為之一震,大步前行。也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當一家公司出現裁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殺雞儆猴”。“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留在公司的人們被恐慌氣氛所籠罩,惶惶不可終日。但也有另一種可能,裁員是為了變革,為了輕裝上陣再創輝煌,若真心如此,不妨像“望梅止渴”那般,為剩下的員工們許一個未來。據南都記者了解,摩托羅拉正著手于這項工作。
裁員后的團隊活動:讓員工感受“透明的未來”
按照摩托羅拉官方公布的信息,裁員就是為了配合公司整體戰略的調整,“不是運營做不下去而裁員,而是為了把運營做得更好而裁員。”這種目標看上去就是一顆生津止渴的梅子,但又要如何傳達到“將士”的心里?
“其實從宣布裁員開始,公司已經開始在做一些‘穩定軍心’的工作。”一位摩托羅拉中國內部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自新CEO上任后,幾乎每一次表明公司戰略的電話會議,都向員工開放,保持透明。“讓保留下來的員工看到未來,為什么要裁員?因為摩托羅拉要全面轉向智能機,要改變機海戰術,保持精品戰略。”
落到中國本地,南都記者從摩托羅拉中國銷售體系的員工中了解到,即便是在國慶促銷前的忙碌階段,負責銷售的副總裁李艷還是會把團隊員工集中在一起,在周六周日走出摩托羅拉公司大樓,組織一些團隊活動,讓員工看到公司未來是要發展下去,提升士氣。據了解,同樣的團隊活動也在摩托羅拉中國其他部門中展開。
望梅僅能止一時之渴
如果把裁員比作一場“災劫”,那留下的人便像是“劫后余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人,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都將人視為企業成功的第一要素。而無論是為了“重建家園”還是“擬攀新的高峰”,都需要人來完成,這樣一來留在公司的員工反而會變得比過往更重要。
四年前,全球經濟危機爆發,惠普、克萊斯勒、聯想、萬科……降薪的降薪,裁員的裁員。不過從當時一系列有關裁員的負面新聞中可以看到,許多企業在裁員的同時,并沒有把與員工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作為重點。“被裁員工縱火自焚”為萬科帶來的形象危機和員工信任危機,便是典型例子。
裁員的同時穩定現有員工的“軍心”,摩托羅拉中國的做法顯然比起四年前的萬科要高明不少。不過在市場調研機構RationalAB分析師張星看來,給員工一顆“梅子”,許一個未來,效果不長。而突如其來的裁員,即便是在未被裁撤的員工心中,也會留下一條刺,讓他們變得脆弱和敏感,不容易相信公司的未來。因此,摩托羅拉在這方面要做的,還遠遠不夠。
事件回放
8月13日,摩托羅拉移動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4000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20%,并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1/3。本輪裁員約2/3在美國之外進行。預計中國裁員1000人,主要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五大地區。
摩托羅拉移動現在是谷歌公司子公司。2011年8月,谷歌宣布以12 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推薦閱讀
三網融合首批試點已經兩年多時間,困擾三網融合的最大瓶頸——雙向進入的牌照問題終于有了突破。另據了解,籌備近兩年時間的國內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組建問題上,工信部方面也給予了批復。 10月17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摩托羅拉式裁員:殺雞儆猴與望梅止渴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