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嵐)10月17日下午,“華為、中興事件警示與啟示”研討會在北京翠宮飯店隆重召開。既本周一計算機學會舉辦的“為什么美國國會發難華為中興”特別論壇之后,再度聚焦美國國會針對兩家中國通信企業華為、中興的調查事件。
本次研討會由數字論壇、博客中國和互聯網實驗室聯合主辦,邀請了包含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中國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本富、《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吳伯凡、北大法律碩士胡鋼、著名通信專家項立剛以及資深媒體人孫永杰、資深博客司馬平邦等人在內的數十位行業專家學者、意見領袖以及名博名記參與研討。
會上,項立剛說,美國國會的調查會為何是這個時間點爆發,究其原因是由行業格局造成的必然結果,十年前2G網絡部署完畢,3G還未開始,思科對華為發起了訴訟,而現在則是3G網絡建設基本部署結束,4G還未開始。這兩個時間點都是通信設備行業的低谷。2003年,思科為了捍衛自己的市場,用訴訟的方式打擊華為,而現在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發布和十年前的目的一樣,那就是捍衛思科的市場。
那么為什么調查報告的對象是華為呢?我們的資源,廉價勞動力美國人是不拒絕的,但是高附加值的產品卻會被拒之門外,其中包括飛機、汽車、高鐵、生物制藥、通信設備等其他產品。因為我們的通信技術發展已經威脅到美國的領先地位,比如我們的TDSCDMA,華為能夠在一個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在外國人不支持甚至在壓制我們的時候,甚至在中國人也不支持在壓制我們的時候,華為人踏踏實實的一點一點的努力做著通信產業,終于做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令人非常佩服。
談及華為以及未來格局,項立剛稱在與西門子的領導談及如何與華為競爭的問題上,所有人都表現出“我們沒辦法”的樣子,可見華為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在知識產權領域,前年華為是全世界專利申請的第一名,而去年是中興。中國企業必須在高技術領域大力投入,當時華為幾乎活不下去的時候,仍舊每年投10億人民幣做3G,2005年說要在全球市場里有所作為,而我當時想有可能嗎?但是之后幾年華為的發展為自己正名了,因為華為保持每年增長50%以上。
以前美國要打壓中國企業的第一步是是知識產權,第二步是反傾銷,第三步是國家安全,未來會有其他的理由。對方調查我們的企業,如果我們也調查思科的產品,肯定也會有安全問題的,我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是有很多的。但是對華為中興來說很簡單,這塊市場不讓做了,我們還有其他的市場,華為在英國投資20億美金,雙方的合作很愉快。而且我們的技術已經絲毫不落后與美國,人力成本遠遠低于歐美企業,在這些方面,我們是有競爭力的。
另外對于即將發布的4G牌照,項立剛分析稱如果中國移動用TD-LTE,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用TD-LTE,中國的十幾億用戶,相當于三個美國市場,整個市場格局就改變了。另外一個側面可以看出技術發展帶來的話語權,以前讓高通做TD芯片,高通堅決不做,但是高通10月份大規模生產的4核芯片就是TD-LTE,高通不做海思可以做,產業鏈的問題解決了,以后就有更多發言權,這些領域沒解決,就還要看別人的臉色。中國的通信事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
隨著中國企業的壯大和發展,未來騰訊、百度等更多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去,一定會面臨相同的問題,而此次華為、中興事件也帶給我們幾點啟示:第一,盡管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我們不能思科在背后以“其他的競爭方式”獲取市場,我們依然要堅持開放、公平,更加創新,才能崛起;第二,中國需要建立對等的安全審查制度,尤其是對思科應用在核心領域的產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以防范思科的產品漏洞或某些后門程序可能給國家和企業帶來的威脅。
推薦閱讀
華數傳媒大股東華數集團已承諾會在五年內將已整合完成的省網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完成后,由于公司持有的富陽網通信息港等網絡資產與網通信息港的寬帶業務構成同業競爭,大股東承諾在重組完成后24個月內轉讓>>>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