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美國人相信我們?
這一問題正折磨無數的中資企業——剛剛宣布起訴奧巴馬的三一,不斷遭受國會山政客打擊的華為,無法取得華爾街投資者信任的中概股公司,疲于證明自己沒拿政府補貼的光伏企業,都在為此愁腸百結。
華為今年大幅提高了在美國的游說費用。美國參議院公共記錄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17日,華為在美游說費用達82萬美元,比去年的42.5萬美元高出近1倍。但這并未能阻止眾議院于10月8日出臺報告,指稱華為、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從1992年開始,每次總統選舉之前,中國企業總是兩個候選人可以利用的話題。”全球分析顧問公司牛津分析副總監湯姆·威爾士博士向本報表示,“但誰心里都清楚,任何一個候選人上臺后,對于中國的態度都不會如他們所說的那么強硬。”
“熬過這段時間,情況會有好轉。”一位接近華為的不愿具名人士說。
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機會熬過“學習期”,尤其是被資本市場打壓許久的中概股企業。
華爾街標準控股公司合伙人羅柯娃認為,資本市場運作對中國企業還是一門新課題,“他們缺乏維護投資者關系的意識,又不知如何有效地建設投資關系部門,在支付各種昂貴的上市費用的同時,感到沒有足夠的投資關系維護資金。”
“拼的是銀子”
華為在2008年被迫放棄收購3Com、2011年被迫撤銷購買3Leaf,而最近的眾議院報告使得華為10年來在美國市場上第三次受挫。
與屢戰屢敗相伴的是華為從2005年以來節節上升的游說費用。華為在2005年的游說費用為24萬美元,當時只是雇傭了華盛頓一家名為Fleischman & Walsh的律所。
從2009年起,華為的游說費用穩定在40萬美元附近,但每年嘗試不同的游說機構為自己服務,其中包括2009年的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Relations Group,2010年的APCO Worldwide和2011年新增的Strategic Public Affairs Inc和Walter Group。
今年以來,華為雇傭的游說機構明顯多樣化。除去年的三家之外,還動用了Canyon Snow Consulting LLC、Doyce Boesch和Strategic Federal Affairs。在華為總共雇傭的18名職業游說者中,APCO國際政策總監Barry Schumacher曾是佛羅里達州州長Bob Graham貿易政策專家,另外還有前華盛頓州國會議員Don Bonker和前參議員研究助理Brian McLaughlin等和政界緊密接觸人士。
在華盛頓每天有成千上萬家游說機構在政界與商界之間游走,包括律所、公關公司、前白宮官員開設的咨詢公司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上華為的道路,通過雇傭重量級人士試圖接觸美國政界核心。
因奧巴馬總統拒絕風電場投資而聞名的三一重工關聯企業Ralls Corporation,則雇傭了原布什政府首席律師Paul Clement作為其狀告白宮的代理律師,其強大的律師咨詢團隊成員還包括前助理總檢察長Viet Dinh也是團隊成員之一。
但問題在于,這些花費相比于其他競爭對手而言,并不算多。
在通信業務領域,2012年華為的游說費用排名第五,而前四家都是美國本土企業,且花費均比華為高出1-2個數量級,其中AT&T的花費更是高達1054萬美元。而在計算機和因特網領域,華為的老牌對手思科的游說花費也在121萬美元。
太陽能領域的情況也類似。上訴美國商務部受理太陽能企業“雙反”案件的Solar World公司今年的游說花費直線上升至33.2萬美元,而同期尚德太陽能的花費不過7萬美元。
國會議員中的大多數將華為這樣的公司當做有中國政府背景的企業。德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國家安全法律事務主管Nelson G. Dong認為:“在他們看來,來自中國的國有企業有著先天的不公平優勢,可以依附于政府資金支持,而美國本土企業沒有這些資源,這是本土企業游說國會反對中資企業的主要邏輯之一。”
要扭轉這種成見或許需要更大的投入。“中國企業的花費應該會進一步增多。一旦進入這一游戲,就必須做好充分玩轉游戲規則的準備。”上述接近華為的人士表示。
燒錢的“投資者關系”
和雄心勃勃試圖開拓美國市場的大型中資企業相比,更多的中國中小型企業在美國則還沒有摸到門道。
早年,這些企業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途徑,是通過反向收購美國“殼”公司上市融資。幾年之后,風水輪流轉,企業進退兩難。
“當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出現財務問題后,許多投資者寧愿投資一些在市場具有很好品牌效應和成熟商業模式,而規模仍處在中小階段的公司,也不愿意投資一些擁有70%毛利的中國企業。”羅柯娃說。
OTCQB交易股票、天科國際產業機構首席財務官李光耀最近的主要任務,是忙著和紐約的基金經理或投資經理會面。他拿著公司的業績報表,向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不斷推銷總部在廣州的這家中國企業。
但會面的結果如他所料:投資者們禮貌地聽完,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投資興趣。“現在對中國股票有興趣的投資人本來就少,尤其是對通過反向并購上市的企業。”他表示。
這家企業以生產經營飼料天然添加劑為主,幾乎所有的生產和銷售市場都在中國。2010年,公司通過反向收購在OTCQB上市交易。
盡管企業二季度的收入達到743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49%,業績在國內同行業十分突出,但仍然沒能引起投資人的興趣。在OTC板上,該只股票的價格目前已經跌倒0.40美元,交易量幾乎為零。通常情況下,1美元是衡量OTC板塊股票表現的一條基準線。
他告訴記者,當初公司也是花費巨資赴美上市,現在是走是留,很難下決定。
這家規模并不大的上市公司在美國維持交易的花費,每年至少在40萬美元以上,包括審計、律師、打理投資者關系、股票經紀、人力資源成本等各類基本費用,光是處理美國證券關系委員會(SEC)所要求的定期報告表格,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公司當初的融資規模也只有幾百萬美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日,蘋果手機智能軟件Siri非常受網友歡迎。但是也有網友指出,當通過語音查詢“哪里有三陪”等問題時,Siri居然會顯示一些娛樂休閑場所的信息。因此,網友驚呼“這是警察叔叔掃黃的神器”。 近日,蘋果手機智能軟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中興成遭拒中國企業縮影 苦熬學習期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