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作為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供應商,大富科技近年來十分活躍。自從兩年前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后,其收購拓展的舉動似乎就從未停止過。最近隨著該公司業績的公布,業界對它的擔憂也逐漸加深了。
10月14日,大富科技發布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第三季度虧損額最高達9000萬元,并且預計今年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700萬-4200萬元,同比下降高達100%-120%。次日開盤不久,大富科技的股票便一字跌停,此波隨后跌至上市以來的最低點9.88元。
對此,大富科技方面解釋說,由于投資并購的行為整合進程并未達預期,協同效應尚未體現,對業績產生了影響。記者另悉,大富科技執行副總 裁房天濤已遞交辭職報告。
IT商業新聞網記者從湘財證券的研究報告中了解到,大富科技最近一年來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先后收購了波爾威等一系列行業相關競爭對手, 以期拓展新的客戶,整合射頻濾波器和雙工器的市場。但由于今年無線通信設備行業整體的景氣度下降,以及產品價格受下游設備商壓制。其毛 利率水平預計將保持下滑態勢,而收購產生的費用也將影響到業績的表現。長期看,公司除了在行業中進行兼并整合外,也試圖通過對RFID,汽 車空調壓鑄件等相關行業的拓展實現再增長。但目前來看,新的增長點短期還不會對主營業績產生大幅影響。
被大富科技收購的波爾威,是射頻領域淘汰戰的幸存者之一,另一個幸存者叫康普。而他們都與大富科技有關。
今年4月中旬,大富科技宣布收購康普中國子公司——深圳弗雷;4月25日,大富科技又與波爾威簽署戰略協議,購買其蘇州子公司蘇州飛創的資 產。按大富科技董事長孫尚傳的說法,這是搶占市場份額的良機,而對于被收購方來說,這是“優化供應鏈”的做法。
孫尚傳認為,對于雙方來說,這都是一項雙贏的交易,康普借此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大富科技則借此成為康普公司的戰略供應商,提高了市 場份額,并打入連中興、華為也無法有效進入的北美市場。與對深圳弗雷的全資并購不同,大富科技購買了蘇州飛創的有效資產并建立戰略聯盟 。“把人員和生產設施買過來,同時波爾威把其在中國的OEM客戶接口如諾西、阿朗等轉給我們。”孫尚傳說。
根據相關協議,大富科技收購上述兩家企業的代價不菲,這從兩家企業的經營業績中就可看出:截止到去年年底,深圳弗雷的總資產為2.16億元 ,凈資產1.36億元。2011年凈利潤超過3500萬元;而蘇州飛創去年的營收規模更高達15億元。
幾個月之后的最近,當大富科技解釋業績為何變臉時,說了這樣一些原因: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為發展現有業務、進入新的市場和領 域,實施了一系列投資并購行為,增加了相應的并購費用。
所以,如果結合湘財證券的研究報告就會發現,大富科技的大幅并購,也是導致其業績大滑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并購需要一段時間讓企業消化,在這段時間內,業績不佳也可以理解的話,一些業者對于大富科技如此大規模收購的觀點就有些刺耳了。 《華夏時報》援引在深圳一家通訊公司工作十多年并參觀過大富科技的人士的話說,大富科技業績虧損主要是收購失敗,“收購了一些爛攤子, 沒有能力整合資源,連他們自己都覺得花冤枉錢了。”民生證券投資顧問趙維亞則表示,大富科技由于擴張過度導致會計報表虧損。“如果盲目 擴張,遲早把自己逼入絕境。如果認清形勢,適度收縮,后市還是有戲的。”
誰給了大富科技“盲目擴張”的勇氣?IT商業新聞網記者在群益證券于去年6月時發表的一篇報告中看到,公司95%的收入均來自于華為和愛立信 這兩家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尤其是華為,其是大富科技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06年初成為華為的射頻器件供應商,2009年11月被華為評 為2009年度全球金牌核心供應商,已成為華為基站射頻器件最大的供應商。大富科技對華為的銷售額近年來的CAGR為68.5%。北京一位金融投資界 人士也說,“大富科技一半以上收入來自華為”。
可以想象,在華為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同時,也連帶著像大富科技這樣的企業迅速壯大。用“寄生”一詞來形容它,也并不為過。隨著全球通信企業集體遇到寒冬時,大富科技當然也連帶著受到影響。最近的業績就足以說明。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國移動未來能否與神州泰岳續簽新的合作合同,一直都被媒體所關注。如今仍然是個“謎”。如果飛信業務不交由神州泰岳,其盈利將大大受到影響。在飛信的生存狀態不樂觀的情況下,神州泰岳又是如何打算的? 【IT商業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富科技倚靠華為盲目擴張 獨董形同虛設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