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海城)近期蘋果iPhone語音對話軟件Siri鬧得沸沸揚揚,原因是其成了網友口中“警察叔叔掃黃的神器”。有媒體記者從許多網友上傳的截圖上發現,有網友通過語音查詢“哪里有三陪”后,Siri回答說“好的,找到下面這15個三陪”,并一一列出場所的名字和位置。
據悉,蘋果方面昨日表示,根據用戶的反映,已將“三陪”信息列入屏蔽范圍;屏蔽范圍除“三陪”等涉黃信息外,還包括涉及暴力等違反中國法律的信息。據《東方早報》報道,記者用iPhone手機試驗發現“找不到任何三陪”。
蘋果對Siri做出調整,也與這一語音產品越來越受到威脅有關。“據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各大互聯網巨頭也都在布局中文版‘Siri’,在語音語義兩個方面都在進行各自的研究,預計半年左右的時間,都將會有新產品面世。”一名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互聯網公司人士此前曾表示。
就連山寨機甚至也搭配了類似Siri的應用。據《第一財經日報》今年早前報道,在深圳華強北的電子科技大廈,來自湖南的手機批發商人正在一柜臺前選購手機,他看中了一款叫做“I Apple”的機型,單從外形來看幾乎和iPhone 4S沒有什么區別,開價僅為880元。店主介紹說,除了搭載Android 2.3系統外,甚至還有山寨版的“Ciri”軟件。
記者今年3月時也曾得知,中國聯通與科大訊飛公司當時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智能語音技術研究和應用產品創新上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開發基于3G網絡優勢的智能語音應用。
當然,要想成為產業鏈上的主導者,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業者認為,“做產業鏈上的主導者,需要產業環境的成熟和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配合。對于一項新技術的應用,市場需要引導和教育,下游客戶面臨著原有系統的更新換代,這無疑增加了語音技術普及的時間成本。”
在Siri進入中國前,訊飛語點、小i機器人、蟲洞語音助手、小唐龍、智能360等一批類Siri產品已經在國內出現,也吸引了一些用戶的好奇心。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應用更多像是人與機器的“聊天”,缺乏實用性,對語義理解準確度不是很高,因此對用戶粘性并不強。“國內的語音、語義搜索業務要發展,關鍵是平臺上的內容是否豐富,是否更實用,是否更精準有效,同時也要發展關鍵應用,彌補應用短板。”
還有觀點認為,Siri等語音應用的使用方式仍待改善。牛博網創始人羅永浩就說:“語音助理在現階段急需解決的不是更高的識別率,而是使用它的時候看起來巨傻的問題——你在公開場合用siri時,邊上的人都會覺得你是個傻子。實際上,除了單獨在車里,基本上沒什么地方可以坦然地使用它。所以賺大錢的往往不是發明技術的企業,而是懂得如何符合人性地善用這些技術的企業。”
此外,這樣的應用也會出現一些麻煩。一旦在公共場合使用一些搜索功能,可能會讓自己的一些隱私曝光,比如用語音助理找銀行,那么周圍的人都會聽見,這樣可能就會造成一些不安全的隱患。
推薦閱讀
此前根據8月公布的運營數據,我國3G用戶繼續保持增長,截止2012年8月滲透率提升至18%。8月我國新增3G用戶885.9萬戶,達到19226.6萬戶,3G用戶占比提高至80.27%。 據10月25日舉行的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01/20121229/95115.html